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岗位活动

2013-04-29 00:44佘茜
少先队活动 2013年9期
关键词:队员岗位责任

佘茜

一、背景调查

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和基点。 拥有正确的、积极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情感和品质,是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公民责任教育蓬勃开展,可是视角并未关注到小学生,对小学阶段的责任教育认识偏驳,责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责任教育评价肤浅,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偏差。我们曾经对本校岗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队员除了对公共岗位——学习岗位的关注之外,缺乏其他有关承担岗位责任的生活经历和直接经验。因此,培养队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行为能力,首先需要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激起承担岗位角色的强烈要求,让每个队员“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岗位。

二、问题的思考

1.活动开展过程是否能关注过程性评价?

2.活动方案设计是否体现队员的主体愿望?

3.如何利用活动切实帮助队员达成责任心培养发展目标?

三、实践研究

(一)活动过程关注“过程性”的评价

1.评价指标重过程

⑴根据队员年龄特点,调整评价重点。年龄不同,责任能力也不相同。根据年龄特点的培养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垃圾清洁员”一职:低年级队员年龄小,要求辅导员首先帮助队员明确职责要求(正确放置垃圾袋,垃圾倾倒做到袋装化,袋口扎紧,定时倾倒等等)。进入中高年级,队员有自己的认知度和行为能力,有自己独特评判视角,因此,评价过程以重“服务表现”这个层面设定评价重点,要求队员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主动提醒队员们自觉遵守规则,爱护环境,以及为队员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为队员服务等等。

⑵根据队员需求,调整评价次序。评价指标一般包含“态度指标、能力指标、方法指标”这三项,但指标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实践摸索中,逐步完善的过程。例如:队员小艺主动报名承担“图书管理员”一职,要求辅导员能给予她工作更自由的空间度。她会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见缝插针,及时清理藏书,分门别类,按需摆放。并多次组织和友谊班易书,向“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捐书活动。有了责任的积累,讲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操作,自然事半功倍。

2.评价方式重过程

责任教育的评价方式的过程既是有序的,又是动态的。

⑴随着年龄增长,加入“自我评价”。四年级的评价首先关注活动中对自我情感态度评价的体现——增加“自我评价”。例如:每次考评活动都会召开班队会课,通过队员对“我的岗位我尽心”的自评,发扬自我竞争意识,通过横向的比较,肯定工作态度,衡量工作方法,检验工作实效。这样的责任目标才契合实际。

⑵结合“社会性评价”。进入四年级,岗位的分类、名称、职责范围都有了很大的拓展。队员急于尝试更富有年龄特点的岗位。假日小队就成为队员们热衷的队活动之一,因此利用学校、家委会、社区的力量,多增加一项“最有责任感队员”评比,由家委会根据假日活动表现考评。将横向、纵向多角度结合,家长也能惊喜地看到队员们成长的快乐,为家庭责任培养打好基础。

⑶拓宽“辅助性评价”。关注日常个体行为,作为过程性评价另一种辅助形式——表现性评价。例如“饭勺管理员”、“午餐文明检查员”等这些岗位,我们会邀请食堂阿姨,校工等多层面人员共同参加考评会。这种点、面结合的过程性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推进起着积极的作用,让队员体会到“岗位不分大小,责任无处不在”。总之,这三种评价其实还是过程性评价的扩展和延续,目的为过程性评价服务。

⑷队员自建考章小组:设立由队员自行组织、成立的考章小组。按照考章项目对队员的岗位情况进行考评,最终结果由考章员决定,体现公开的原则。考章的本身就是一次互学、互动的过程,队员变被动为主动。享受权利的同时,更好地践行岗位责任。

3.特殊队员重特殊过程评价

队员加入活动的过程,不断生成特殊的个性问题,也是活动评价必须考虑的部分。队员们就岗位安排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岗位不适合我;我想自己选择能发挥我特长的岗位;大家对我的岗位的关注度不高;评岗位明星从不考虑我……

⑴先做再评。例如:学校曾发生“鸽子蛋被破坏”事件。队员主动向大队部提出负责鸽子棚的安全守卫工作,自发成立“护鸽巡逻队”,不辞辛劳,严守鸽棚,制作了宣传小报。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这几位“护鸽员”们采用的高度的自觉性和灵敏度让人折服。紧急事件紧急处理,评价方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队员们先做再评的评价方案势在必行,这样既是责任精神的宣扬,更是对个性发展的尊重。

⑵因人而异。同一个岗位,评价的标准也要考虑到每个队员的不同需求。例如:“电脑管理员”的工作极重要,忘记关闭电脑既浪费,又给安全带来隐患。中队曾设立了两个“电脑检查员”,开始采用轮换负责的方法,各自为阵,但疏忽遗忘在所难免。辅导员鼓励这两名岗位负责人自我商议,制定、完善方案:一名队员负责放学后及时将电脑关闭,另一名队员上完兴趣班再回教室检查一遍。这种相互督促、相得益彰的模式,给队员带来更多责任意识发展空间。

⑶因地制宜:同一个岗位,地点不同,岗位职责也应做到相应调整。例如“三清检查员”的工作在春游活动中遇到了新问题:野餐后草坪上零落的点心和饮料,遭到了公园环卫工人的批评,队员们羞愧不已,决定立即扩大负责范围——春游之前,检查员们都会事先带好垃圾袋,督促队员们注意清洁。及时检查,不放过一个角落。主动性和视角放宽了,相应的责任也提高了。

(二)活动方案关注“儿童视角”主体性开展

“问卷调查”既是队员自我梳理、自我了解,进行初始评价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诊断”,查找不足的过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对岗位不感兴趣,认为自己的岗位不重要或可有可无,岗位和特长或者作息时间不匹配,考评方式不合理、不全面等。针对上述问题,把教育的切入点定位在:调动积极性,让队员自主选择岗位,以及设计综合性评价模式。

1.我的岗位我做主——责任是一种勇气

把握队员身心特点,梳理队员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度,从队员实际、视角、需求中选择责任主题。将岗位共分了四大类,让队员自主讨论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学业类岗位:课代表、学科小助手等;

检查类岗位:卫生保洁员、课间巡查员、节电员、值日督促员等;

特长类岗位:摄影师、班网管理员、新闻广播员等;

活动策划类岗位:午休活动策划员、队会小主持、早锻炼安排员等;鼓励特殊情况下队员们自发创立新型岗位:护鸽巡逻员、失物招领员等。

2.了解劳模事迹——责任是一份坚持

队员们起初对校园内的小小岗位并不在意,而是向往责任重大的岗位。默默无闻的岗位常常无人选择,更不能做到长久的坚持,队员的心里总向往干一份“惊天动地”的“伟业”。通过带领队员走向社会,了解全国劳模李影阿姨的事迹,近距离的走近,李影的爱岗敬业,奉献爱心的美好形象深深铭刻在队员的心上,并懂得小小岗位也能践行模范精神。“小岗位奉献大责任”——尊重成长历程中“组织归属”的需求,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在队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3.搭设宣传平台——责任是一种习惯

在升旗仪式上,辅导员和队员共讲“德育小故事”,宣扬岗位明星的事迹。他们中有:冒雨降下国旗的小卫士,放学后匆忙赶回学校关上电脑的保管员,放学后巡逻楼层的节电员……真实故事号召队员互学互助,弘扬正能量。懂得“我是校园小主人”、“自己的集体自己管”,提高队员的主人翁意识是强化责任的教育机制。这些事迹足以让队员们领悟:主动是对队员责任最大的创造。

4.参与角色体验——责任是一种素养

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职业介绍,了解各行各业的敬业精神,通过“我是小电工”、“我是小医生”、“我是小警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责任意识。以特色活动“护蛋记”为载体,让孩子体验母亲的角色,懂得责任的重要和伟大,将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直接的行动,情感的体验最终必须内化为行动上的运作。积极探索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发挥队员主体性,使活动成为自觉、自愿、自主的活动。

5.确立个性目标——责任是一枚硕果

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给予队员尽情发挥自己才能和个性特长,提高责任意识的成效。如自主申报岗位,自起岗位名称,自定岗位职责,自立岗位承诺等等。辅导员听取、采纳了队员的合理建议,允许队员去主动优化、创新活动的结构等方式,引导队员主动参与、策划、实施、反思……主动参与的岗位活动潜移默化、深入浅出地把队员们小小的“社会心”用心地培植,将责任心培育成为习惯。

总之,责任教育对队员全面发展和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催化和促进作用。责任心是关系到未来,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大事。以岗位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责任教育活动,坚持利用过程性评价来规范活动程序,提高活动的质量,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也是作为辅导员坚持研究并实践的大事。围绕责任心的培养的目标,设计的系列岗位活动体现教育的层层深入,内容的不断深化,形式的灵活生成,教育功能做到与时俱进、切实有效。“今天有小岗位,明天显大责任”——队员在活动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在过程教育中逐步的显现,在创意的亮点中生成序列,实现对现实责任教育的超越,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猜你喜欢
队员岗位责任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