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意义及其特殊性论略

2013-04-29 13:12:08王甜
关键词:老年教育特殊性影响因素

王甜

摘要: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发展老年教育是走积极老龄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老年教育在其产生、教育对象以及教育目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探究老年教育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老年教育 特殊性 影响因素 积极老龄化道路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截至2012年5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①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人口大国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而据最近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我国上世纪50年代“婴儿潮”时的出生人口,现在正在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龄化之路,“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以及“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正使我国遭遇各种问题,面临的老龄化情势也更加严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是我们走积极老龄化道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1 发展老年教育的意义

随着老干部退休制度的改革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我国的老年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它以老年人为教育对象,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进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发展老年教育,有利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综合解决,是我们积极应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对老年人个体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老年人接受再教育,愉悦身心,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发展老年教育为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现实可能性。当前的老年教育,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兴趣爱好的拓展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老年人通过接受再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落伍;培养兴趣爱好,结交新朋友,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扫除退休后脱离社会的空虚感、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重视心理调适,克服不良情绪,积极生活,延缓身体及心理的衰老过程。在各种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老年人可以继续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再创人生价值,使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

1.2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的理念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生命的全过程都必须得到教育的支持和帮助。简单来说,就是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它伴随人的生命现象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由此看来,老年教育并非终身教育的“附加”,而是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缺失了老年教育的终身教育便是不彻底、不完全的,因此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将在2013年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可见,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上,老年人是相当庞大的群体,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平均寿命不断增加。没有这些人的参与,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1.3 发展老年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面临着进程发展过快、“空巢老人”现象突出、高龄化趋势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2011年就已经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求格局开始改变;最近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将突破1亿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规模更是庞大,无后及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他们当中很多存在孤独、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80岁以上高龄老人也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着,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失能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将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古语云:“老人安,天下安”,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是维系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整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 老年教育特殊性分析

老年教育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旨在满足老年人求知、进取、康乐、有为的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增强老年人生存发展能力,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老年人与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服务活动。从这一理解上来看,老年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上,均具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

2.1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普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是青少年,他们接受教育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无论学习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紧紧围绕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他们的追求,归根结底是“立足社会”。老年教育的对象则是老年人,他们参与老年教育大都是为怡情养性,提高综合素质,充实晚年生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这一群体追求的是“安享晚年”。国外就有过此方面相关的调查:他们追求的一是寻找精神寄托,以学会友;二是为再就业学习一门技术,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学一门与自己从事的工作专业相近的另一门专业,以满足工作需要和取得第二学位的愿望,充实晚年生活。②

2.2 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普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专业性知识的学习等。无论是哪个阶段还是哪种形式,都是在围绕着“生存”这一严肃的主题,根据国家意志及个人发展需求来选择其教育内容;老年教育的内容则丰富的多,涉及到兴趣爱好的培养、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等等。教学内容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开设,以保障老年人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怡情养性,安享晚年。比如限于种种原因年輕时未能如愿的憾事,一旦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后顾之忧少了,就想学在职时、年轻时想学而没有条件、没有机会学的学科门类,圆儿时的梦想;很想使自己的爱好特长进一步提高,丰富充实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很想学点电脑网络、数码技术之类科学时尚的东西,使自己不落伍、不俗套;很想缩小与儿孙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知识水平上的差距,多些共同语言;很想了解、熟悉、掌握、运用一些保健养生、科学生活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知识技能。③

2.3 教育目的的特殊性

普通教育是国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质而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觉悟、有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是为国家立足发展储备人才,这种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而老年教育主要是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而展开的非学历教育,在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发挥余热,贡献社会。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2-08

/31/c_123639947.htm.

②徐成文.国外的老年教育[J].山西老年,2003(11).

③中华老年网:http://www.zhln.org/xue/zt/5804.html.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44.

[2]施祖美等.老年教育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11:20-66.

[3]孙建国等.中国老年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40.

[4]段迎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2.

[5]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06:17.

[6]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59.

[7]金易.论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J].学术交流,2012(1):39.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44.

[9]刘进才.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2):59.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特殊性影响因素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5期)2017-02-27 08:10:29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7期)2017-01-05 21:47:54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活力(2016年10期)2016-10-18 16:54:36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