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君
摘 要 21世纪课堂改革的一个热点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为学习的主导,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要,教师也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的改进过程中,应尊重这种差异,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还要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殊情况,将学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等作为历史研究的现成标本材料,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现实的角度来真正理解历史课本中所讲述的内容。
关键词 课堂 改进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改纲要中明确说明了学校在按照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时候,还要将学校的优势和学生的兴趣需要考虑在内,并结合学校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探索适合本校的课程。这种赋予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多灵活性的做法,正是素质教育推进下课程改革深化的一种表现。
1 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改革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校的责任是让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能力,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一旁给予引导和启发,并给予规范性的指导,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尊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尊重个体学生的个性特殊性,为学生提供各种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且给学生选择所接受的教育内容的权利,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在课程落实过程中体现出学生受教育的自主性。(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的原则,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扩展到了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上,将身边的资源都放到了课堂上,成为学生汲取到有用知识对象,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是学问的道理。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地作出改变,改变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和呆板化趋向,更多地体现出开放性的原则。突破以往习惯于教师单一传授课本知识,将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局限,更多地是开展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地开展探究、合作,并获取知识。(3)量力而行的原则: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改革不搞空中楼阁,不以过分追求华丽为目标,而是注重对现有教学条件的利用,巧妙借助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潜力,努力地开发出实用、可行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学科课程。
2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改革具体着手点
2.1 从身边着手,带领学生观察自己的家乡
和传统课程内容相比,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翻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本,可以看到很多适用于教师开展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如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生活的社区”的教学内容,就给了学生和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着重于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知。教师可以从教会学生绘制平面图着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乡镇版图、社区图,并且要求学生标出自己家的位置。而且第四章中教学内容就干脆是“来自家乡的报告”,这样,教师和学生的发挥空间就更大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家乡所处的地域、河流、山脉等自然环境特点,并探究这些自然环境特点给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多些认识,实践证明,每个学生都学得津津有味,学生不仅没有对记忆性知识表现出反感,而是对这些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2 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历史文化变迁
许多地方都有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学生是文明的继承者,也是文明的传播者,理应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多加了解。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恰好有这样的章节,如“回顾中华百年历程”、“保护身边的古老文明”、“感悟身边的传统”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本地的古运河、古书院、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并遍访民众,了解当地人们的传统风俗习惯等,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2.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认真进行调查和反馈,如土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还有计划生育等,这些都是社会上较为常见问题,事关国家基本国策,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又会遭遇各种阻碍。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对问题的思考中,增加对国家基本政策的理解。由此来过渡到历史事件的理解,学生也能够通过自觉了解事件的背景、内容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 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改革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习俗、办学条件的差别极大。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的倾向性都千差万别。若采用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天赋的正常发展,再加上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各方面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社会上需用的人才种类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未来,社会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的需要量还会继续加大。若教学方式上不求改变,还是只用单一的死啃课本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势必会造成社会上人才与需求的脱节,也影响到教育的公信力。新时期课堂改革要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从办学条件和历史与社会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尊重人的差异,尊重现实,展开多种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个别化学习、研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还有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从自身开始思考问题。倡导将开放性的资源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拓展发挥的空间,张扬个性。讓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也意味着社会性知识的密度和宽度也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自觉性也将增强。
4 结语
历史与社会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学科,课堂的改进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共同支持。让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成员都参与到课题改革中来,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合作、探讨、反思。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在开发学科资源的同时,还应对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行探讨,和学生一起展开集体学习、培训和交流,并最终催生出教师的创新思维,让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完成课题任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殷林松.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创新教学[J].教师,2012(11):93-94.
[2] 郑少新.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8):88-89.
[3] 王伟兴.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探[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2):23-23.
[4] 陈自傲.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研究[J].课外阅读:中旬,2011(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