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思考

2013-04-29 00:44:03曹庆春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葬礼学生会教师

曹庆春

在小学语文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何有效的实施质疑问难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敢质疑问难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例如学完《两小儿辩日》一课,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组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演读,教师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学生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一来,众多学生不但毫无顾虑,敢于质疑,而且问题针对性强。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提出,“这个小孩的笑是哪种笑?如果是嘲笑,孔子会怎样应对?”这问题将会激起学生的讨论热情,令接近尾声的课激情燃起,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巩固了课文的重点,攻克了难点。

二、合理评价,让学生爱质疑问难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感受学生无问题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总是担心害怕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同伴的赞同,甚至遭到嘲笑。所以,出现有“疑”而不问,有“问”而不积极答。要让学生爱质疑问难,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把合理评价与赏识结合起来。

例如讲《生命桥》一课的时候,一位学生冒出一个问题:“老师,第一只年轻羚羊正好落在老羚羊的背上才能到达对面悬崖岸,后面的羚羊都会那么巧合吗?”“这个同学提的问题真好!说明你善于思考。同学们来讨论这个问题。”霎时教室里讨论声四起。无疑,赏识成了催化剂,在这个同学影响下,十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达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质疑问难

“问题”产生于“疑问”,“疑问”产生于“差异”,“差异”缘于比较。因此,要让学生会质疑问难,直接的办法就是教学生会比较,具体讲就是引导学生将眼前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与已有知识、与老师或同学的观点、与教材上的说法进行比较,从差异处发现和学会提出问题。而这些,关键在于教师引导、示范,适时点拨,教给学生方法。

例如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去感悟。《特殊的葬礼》第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以下问题引导理解内容:1.什么是葬礼?为谁举办葬礼?2.为什么要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办葬礼?3.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是什么样子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这样的葬礼仪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之后,再把问题与内容比较,提的问题与课后问题、训练重点与教材内容去比较,从而感悟提问题可以从理解重点、难点、训练重点的角度深入而问,可以抓住重点词与句延伸而问。从而掌握提问题要有目的、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事情的前因及后果等。最后,教师提出:提问题要有重点,新疑独特,还要懂得思考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了解学生,使其善于质疑问难

1.点在学生未知处。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课前预习时教师可提出:你知道宋庆龄这个人吗?你知道她的其它故事吗?这样,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宋庆龄的品格,激发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明白查资料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点在学生想知处。即学生在接触课文后让他们提出想知道什么。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一文,学生接触课文后就可点拨: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从词意,写的事、人等去发问。教师可以将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预习掌握的知识回答,品尝预习的成就,把难的问题带入教学的环节中,一一解决。

3.点在理解片面处。词语常有一词多解,理解时必须依据句子环境进行。课题、课文内容中对人物的刻画、重点句含义的理解更需要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易于追求故事情节而忽略诸葛亮这个人物,从而感受不到智慧——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主题。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事情关键人物是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掌握文章讲的事情同时,领会文章意旨。学生读书就懂得深入句子内容,领悟提问题也是这样。

4.点在似懂非懂处。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受年龄、阅历所限制,读书要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是十分难的。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及时给学生在似懂非懂处点拨,让学生有疑而问,对其内容领会贯通。如《云雀的心愿》一文,学生只知道由于人们滥砍滥伐,造成洪水与风沙。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去查资料,了解森林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明白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学生读书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养成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5.点在学生易错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错误是难免的,特别是对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写“虐”最容易把下面的部分写反;所以学生字前先强调易错处,先入为主,学生就不易出现错误。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质疑中创新

我们让学生质疑问难不要只是停留在理解教材的最初层面上,还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的探求科学的精神和创造能力上。也就是说,鼓励学生向教材“发难”,从字词、句、段,甚至谋篇布局及联系自己的生活见解提出疑难,道出见解。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有的学生可能问:老师能收学生的教师节礼物吗?我过生日能不能收同学的礼物?这样的礼物会构成受贿罪吗?有些问题充满学生的好奇与探求,作为教师有时会被问到。面对这被激活的质疑问难,可以说是创新火花的体现,教师在给予赞赏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课外去查资料。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又向课外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猜你喜欢
葬礼学生会教师
《葬礼》(海报)
《葬礼》(海报)
散文诗(2023年16期)2023-09-10 07:46:32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军事文摘(2018年24期)2018-12-26 00:58:04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