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悲剧与悲剧性赏析

2013-04-29 21:08:02曾小昌
新课程·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悲剧性祝福悲剧

曾小昌

摘 要:鲁迅先生擅长写悲剧,他的《祝福》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但他不是把她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而是运用悲剧性审美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

关键词:《祝福》;悲剧;悲剧人物;悲剧性

什么是悲剧?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恩格斯在分析拉萨尔的历史悲剧《济金根》时,指出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祝福》是一出悲剧,祥林嫂个人也是一出悲剧。祥林嫂从她惨遭丧夫悲剧开始,接着被逼嫁,再丧儿,再到最后丧失祝福权,且丧失了性命。一连串的悲剧,构成了一出完整的悲剧。在这出悲剧中,她身上带有明显的缺陷和错误:她“克夫”“逃避”“撞头”“捐钱”都是错误的,她的“爱情”“信仰”都有缺陷。在这出悲剧中,社会有明显的错误和缺陷:社会是一个封建迷信的社会,是一个守旧落后的社会。在这出悲剧中,时代有明显的错误和缺陷:这个时代的“主人”——封建地主阶级掌握着神权、族权,男人们掌握着夫权。

由于祥林嫂个人有“缺陷”和“错误”,她的命运就逃不出封建势力的“手掌心”,她只能是在人们祝福声中,被所有的人往“死”里赶,进而酿成了一出她个人的命运悲剧。

然而我更想说的是:《祝福》是一出可恶的时代酿造的时代

悲剧。

时代是由所处在这个时代的所有的人,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时代,但有意思的是,在《祝福》中,我们分明也看到了这样两个时代的影子,一大群在“奴隶时代”以“奴隶规则”生活着的人,如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四叔”般的卫道士;地位低微、身受其毒而乏觉、“五十步笑百步”的“柳妈”般的可怜虫;一样浑浑噩噩、空虚无聊、以咀嚼别人痛苦来满足自己猎奇心理的无数“男人”和“女人”;凶残无情的“婆婆”和“大伯”等。他们有着“狼”一般的凶性,纷纷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以鲁四老爷为首的若干人拼命地维持着奴隶的地位,这当中包括柳妈这样的下层人物和鲁镇中无数的“短衣帮”们;而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孤家寡人”却在拼命地想成为奴隶,她“逃”,她“捐”,她“撞”。

祥林嫂在为腐死的“事物”“效忠”,本身就让人觉得无尽的悲哀,而在这样的悲哀中,一群群周围人的出现,或为“腐死”的“事物”一同效忠,或加害于祥林嫂,就更让人感到说不尽的悲哀。

人们的悲哀只是对她悲剧的同情,然而却不会为之震撼,因为她不是一个悲剧人物。

按鲁迅先生的悲剧定义来理解,“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应是指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东西。《祝福》中的祥林嫂有真善的一面,有其生命观,有其爱情观,有其信仰,然而她只求本分,只求活着,只求贞操,只求迷信。因此她与封建势力的冲突只是历史的冲突,但不是“必然”的冲突。

再按恩格斯对悲剧本质的定论的话理解,“历史的必然要求”,应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祥林嫂的所作所为有其合理的要求,也导致了悲剧性结局,但她的要求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至少不全是,她所代表的力量谈不上“正义”,也谈不上“进步”,她与封建势力不是新旧力量的对比,更谈不上是“新生力量”。所以,祥林嫂不是悲剧人物。

也许,鲁迅先生不想把祥林嫂塑造成悲剧人物,他笔下的“闰土”“孔乙己”“阿Q”,无一不是如此,他的本意应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以唤醒沉睡的麻木的国民,并以悲剧的形式来达到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上文中的悲剧性与悲剧是不同的,它们是两个有着本质差异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悲剧是一种戏剧类型,与喜剧、正剧相对而言;悲剧性是作为一种审美类型的,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戏剧形式的悲剧,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只不过,悲剧性最集中地体现在戏剧领域的悲剧中,往往被人们混淆。

《祝福》就是鲁迅先生采用悲剧性审美效果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首先,我们分析其中的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在文中他写祥林嫂、柳妈、众“男人们”和“女人们”的悲剧遭遇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中,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其次,我们再分作品在环境描写的审美效果。作者开场白的环境描写是这样的:“在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亮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家家户户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新年的气象”,本应写喜庆气氛,但他用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年底压抑沉闷的气氛,为故事的发生、人物的命运都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最终,祥林嫂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了。乐景不乐,只叫人觉得沉郁,一切全无幸福之感,暗淡的色彩和悲哀的情调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暴露无遗。作者就是要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用典型环境的乐景来反衬、讽刺这个社会以及这个时代的悲凉,达到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46.

[2]鲁迅全集编辑委员会.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97.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猜你喜欢
悲剧性祝福悲剧
伟大的悲剧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10 07:19:56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传媒评论(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8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11:42:47
浅析“十七年电影”中文学改编对电影艺术发展的意义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4:51
猫的悲剧
学生天地(2016年17期)2016-05-17 05:46:31
近视的悲剧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