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敬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科学素养的学科,旨在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科学素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入手,认真钻研多种教学教法,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素养;重兴趣;重操作;重猜想;重探索;重合作;重评价
小学科学是为学生接触自然世界、认识自然奇观、探索自然奥秘打开的第一扇大门,新形势下的科学教学应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重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首先,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有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因势利导,境中激趣,境中促思,使之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其次,激发兴趣也应以学生的生活为抓手,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二、重操作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在动手的过程中,会促进大脑形成新的回路,又刺激大脑运动中枢,人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谓是重中之重。如,“电产生磁”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我指导学生做对比实验来认识。课前,我与学生共同准备铁钉(粗、细各一根)、导线(长、短各一根)、电池(电量足、电量少各一节)等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从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钉的大小、导线的长度及电流的大小有关。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将课本上纯知识从学生的双手中产生出来,真正明白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原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三、重猜想
猜想,是直觉思维的一部分,而直觉思维是指未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如,教《电产生磁》时,我提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联想到通电导线缠在铁钉上产生磁力的知识,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进行大胆假设:(1)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导线的长短有关;(2)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铁钉的粗细有关;(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的多少有关……谁的假设正确呢?又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究、验证的欲望。
四、重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靠提示性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和结论,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就不能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因而,教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借助科学知识的载体,让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如在“力”的单元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力,探索各种力的特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也逐步养成独立发现、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重合作
教育家认为:“同辈团体的影响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依据教师精心设计的讨论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内同学合作探索,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猜想的推动下,学生合作设计实验应运而生。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平等参与,积极探究,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六、重评价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科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评价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价,即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学生所参加的实验无论成功与否,学生都费一番思考,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创造出来。因此,对学生正确的创造,教师要及时激励;对于错误的想法和不成功的实验,不要简单地“一票”否决,更不能说有伤自尊心的话,可以采用延缓评价的方法,从中善于抽取可用的信息和闪光的价值,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广大的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所提供的空间和舞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二沟小学)
编辑 卞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