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受汉语学科的魅力

2013-04-29 19:07刘颖
新课程·中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汉语教学素质教育

刘颖

摘 要:汉语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汉语的学习过程理当是一个对话、感悟和享受的过程,但不少学生却无从体会汉语的魅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颇有成效,做以总结。

关键词:汉语教学;素质教育;合作精神

一、放飞主体意识,倡导合作精神

新课标在理念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这一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激活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解放学生的心灵。这是课程改革的一项新课题,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创新舞台。

1.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文本作者、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是隐性的,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的对话是显性的。

如,在教学《小巷深处》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工具书识记基础知识,对于课文内容,则以盲母为中心,从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这样,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主旨,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思想教育,新课程下汉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教师放手,学生动手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我大胆鼓励学生自学,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圈点勾画、查字典,也可以欣赏优美文段;可以寻找文章的主旨句,也可以理解其层次结构;可以品味文章的语言色彩,也可以探究其思想内涵。例如,学生在自学《生命与和平相爱》后,在学生的自学笔记中,我欣喜地发现了学生自学课文中的诸多亮点:学生将文中的疑难字词工整地写在笔记本上,重点词语还造了句子,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并附上了评语;还有的学生针对文章的主旨写下了和平箴言:橄榄枝的绿色与和平鸽的白色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颜色;热爱和平就是热爱生命。

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开动思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提出来,这样要比教师提问有效得多,而且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包含着创新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台阶》一文时,我的学生就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在动脑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课程下的汉语课堂不能忽略学生间的合作探究。例如,在《岳阳楼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集体讨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思想的含义。通过热烈的讨论,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运用激趣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创设一个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取得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使师生都能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组织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表现自己。如,上课之前先让一个学生上台讲个哲理故事,犹如“竹外桃花”,意在给课堂带来无限春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读写活动,在活动中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开辟专栏,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业,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比记忆。在课上印发词语解释、诵读积累中的古诗、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语段,规定好时间,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得多。

2.比理解。对于一些精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我会在屏幕上列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竞技回答,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锻炼了学生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比创造。比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会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题材从不同角度立意,可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充分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充分、自由地展开,让学生在竞技表述中获得成功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了。

相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在广大汉语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定会在汉语知识的殿堂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进步、成长,从而切实感受汉语这一基础学科永恒的魅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永吉县朝鲜族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汉语教学素质教育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