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它以浅显的社会公德、生活常识为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课程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回归学生生活,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了现实的问题,更有助于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爱心;品德修养;诚实互信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一直是一种理想化教育,要求学生真、善、美、宽容。然而,社会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理想,被人欺负很平常。所以有人说:学校十年功,比不上社会三分钟。当学生被欺负后,若不能从教师的教育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很容易走另一个极端。
一、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特别是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经验、常识等。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收获。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我布置学生模拟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演盲人——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有的演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坏了的残疾人——用红领巾把自己的手或者脚绑住。这节课上,很多同学真实地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啊!从这里我看到了体验所带来的收获,残疾人在他们的眼里不在是取笑的对象,而是需要他们关爱帮助的弱者。
二、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学会实践
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如教学第二册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街道及校内的绿化区进行调查,了解树木的管理生长情况,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分工,每个同学负责不同的工作。学生们在活动中团结合作,用许多办法了解到了小组所关心的问题,找到了种养花木的方法和知识,并从中了解到花草树木对我们人类的功劳非常大,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教学《怎样才凉快》一课时,要求学生分组去调查2011年以来本镇的断电断水情况,从而了解到国家水电的缺乏,增强了学生节约水电、爱惜资源的意识。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去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的、有创意的生活。
三、在讨论中学会交流
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而在《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讨论,完全可以让学生找到需要讨论的話题。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讨论,防止形式上的讨论。《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时,参观完校园,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老师请各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来汇报,参观得仔细、讲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要给他们组颁发奖章。”讨论,是《品德与生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充满自信。从而,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参与讨论活动。
(一)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开展换位思考活动,相互尊重与信任,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师要积极引导,要把理解与尊重放首位,给学生更多的爱,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那颗脆弱的自尊心。
(二)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儿童有一特征——好奇、好表现自我,在公共场所喜欢受到称赞表扬。如果我们能认真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有助于使他们全面地认识和评估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四、发现生活素材,整合活动资源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挖掘、提炼课程资源。如执教三年级上册《我想要我能要》一课,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思想,我让学生用表格体现。课堂交流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位学生完成的表格,用实物投影出示,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要的物品中哪些已经买了?如果全都买下,会花多少钱?你所买的东西花了多少钱,占全家每月收入的多少?结果发现,有位同学的购物计划竟然超过了600元,占全家月收入的70%。这可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而其购物清单中有一部分是目前根本不需要的,如自行车、名牌运动衣等。紧接着,教师引导大家探究:是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呢?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之后终于澄清了认识。
人心都有一根天使的琴弦和一根魔鬼的琴弦,当有人在学生面前奏响魔鬼琴弦时,我们若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奏响天使琴弦,他们会困惑,甚至会产生心理偏差。如果我们少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多做一些爱憎分明的事,不要过于呆板虚伪、患得患失,偶尔和学生热血沸腾一次,代表正义,以正确的方式向邪恶势力反抗,我们的德育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威信一定会提高,师生的代沟一定会缩小,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也一定会加强。最主要的是。为社会培养了不但善良,而且正直的公民,是在无形中净化了社会的风气。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对中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现状调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
[2]皮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H]
作者简介:
万明莉,女,30岁,重庆市大渡口区长征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职称:小一,研究方向:运用多媒体促进小学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