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京剧融合

2013-04-29 12:09李健赵海波王荣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京韵广播体操京剧

李健 赵海波 王荣民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北京101中学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模式;学习基础与能力并重,科技创新与体育艺术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辐射广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引领下,以“构建学校文化为核心,以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课题为依托,以学校硬件及教师资源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构建‘课程整合开展京剧教育”的校本课程实践探索。通过三级课程(语文、英语、美术、体育、历史、音乐)的整合开展京剧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在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和热爱,自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建设能力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丰厚教师文化底蕴的目标指导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本课程的内涵、创造教育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普及京剧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京剧学校体育文化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200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并确定了15首经典唱段为教学内容。北京市确定了10个区22所学校进行试点,并规定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虽然北京101中学未被列为试点校,但郭涵校长带领教师团队,整合学校优质资源,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通过三级课程(语文、英语、美术、体育、历史、音乐)的整合开展京剧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为普及京剧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模式;学习基础与能力并重,科技创新与体育艺术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辐射广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课题组“以构建学校文化为核心,以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课题为依托,以学校硬件及教师资源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宗旨,构建‘课程整合开展京剧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在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关注和热爱,自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建设能力和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丰厚教师文化底蕴的目标指导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创新校本课程的内涵、创造教育特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体育与京剧”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内容的构建

作为三级课题的子课题之一的“京剧与体育的研究”,在总目标指导下进行了“《京剧之韵》广播体操”及“京剧瑜伽”、京剧健美操的研究,将课程拓展与活动相结合,学习京剧艺术精髓与激发兴趣相结合,参与专题演出与京剧艺术欣赏相结合,推广和普及京剧文化艺术、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及教师的专业创新,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文化群。

(一)“京剧与体育”的研究价值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表演中的歌唱;念——表演中的音乐性唱白;做——表演中的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武术、翻滚跃扑技艺。京剧的做,是歌、舞、表演相结合,它不同于话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它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另外京剧舞台艺术无论在唱腔、身段、表演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对学生练就良好的身体形象、体态有积极的作用。打是武工,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戏班里又称为“把子”。京剧中的武打,是将武术中的散手,长兵器、短兵器以及拳术、刀、枪、剑、棍等对抗套路,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积极的作用。《京剧之韵》广播体操、“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竞技健美操动作内容,充分挖掘京剧艺术的内涵,并与体育动作相融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健美形体,并根据学校资源构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与京剧”的校园文化体系,创新校本课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其教育价值是深远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京剧与体育”的研究内容

1.《京剧之韵》广播体操音乐及动作内容的选择

(1)《京剧之韵》广播体操音乐的选择

《京剧之韵》广播体操的音乐,选择了由阎肃作词,姚明作曲的歌曲《唱脸谱》。这首歌曲既有京腔京韵,又有流行音乐的元素,既传统又时尚,且动感十足。它的体裁是京戏歌,将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巧妙融合,称为“京味歌曲”,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唱脸谱》,通过形体动作练习发展协调性、节奏感及身体素质,感悟京剧文化魅力。通过“《京剧之韵》广播体操”,既提高做操的兴趣,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京剧之韵》广播体操动作的创编

《京剧之韵》广播体操动作根据《唱脸谱》歌曲的特点,结合唱词及京剧基本动作的特点将京剧“起霸”中的“云手”,朝天蹬,飞脚、亮相等动作,结合歌词、唱腔的特点,形象生动的编入广播体操中,同时将京剧艺术的五法口、手、眼、身、步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进行《京剧之韵》广播体操的练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京剧艺术的动作美、韵味美、艺术美,同时丰富和创新课间广播体操的内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2.“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编

(1)“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音乐的选择

瑜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瑜伽音乐选择身心放松,激发内在潜能,闭目养神,使人舒心、强身、养生,仿佛回归大自然中的美妙境界。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会身心轻松、愉悦,有助于内心的平和与安静,对减缓学习压力有积极的作用。在“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的研究中,课题组老师们对京剧音乐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各界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可选择的音乐,如剧目《嫦娥奔月》中的唱段“白云飘碧水流青山葱翠”;剧目《梅花三弄》中的唱段“梅花三弄”;剧目《梦北京》中的唱段“云海迢迢月儿明”;剧目《梨花颂》中的唱段“梨花颂”,等等,使学生通过“京韵瑜伽”校本课程的学习,慢慢调息身心、品味京剧、回归自然、缓解压力。

(2)“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动作内容的选择

京剧与瑜珈的结合作为校本课程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一种拓展与延伸,它根据学生的需求,精心选择如:亮相、起霸、半月式、弓步式、探海、岔功、卧鱼、朝天蹬、跷功、骆驼式、桥功、古树缠藤、鼎功等京剧动作,并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略京剧音乐之美、京剧与瑜珈动作结合之美、形体动作与表演展示欣赏之美。

3.“京剧健美操”学校竞技健美操队表演与比赛

“京剧健美操”是将京剧的毯子功的相关动作及亮相、起霸、半月式、弓步式、桥功、古树缠藤、鼎功等京剧动作,经过艺术加工融入竞技健美操中,既丰富了健美操动作内容,又拓展了健美操的理念;同时健美操队的具有京剧艺术风格的表演与比赛为101中学校园文化增添了丰采,并为健美操运动融入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北京101中学健美操队是全国健美操联赛中当之无愧的领跑者。2009年6月1日北青网曾评论“101中学健美操队为北京竞技健美操的霸王花”。近几年,101中学健美操队不仅取得的骄人的成绩,同时向重点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全国各重点高校的青睐。

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及教师专业发展

尼克·阿莱克塞博士将体育文化界定为: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环境中,以学生、教师及教职员工为主体,以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内涵:物质文化(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等),为师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条件和场所;行为文化(体育制度、体育竞赛、体育运动会、体育活动等);意识文化(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宣传等)。“《京剧之韵》广播体操”“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京剧健美操”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校园文化群,对学校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促进师生物质和精神财富有重要作用,对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观念和体育文化意识有积极的影响。

(一)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构建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多功能指向的特征,在培养学生体育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发展身体机能,培养体育态度、兴趣、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它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娱乐活动等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校园氛围。

北京101中学是现代都市中最为独特的花园式学校,学校静谧、厚重、古朴,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学校有着良好软、硬件资源和研究氛围。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通过标语、黑板、报刊、广播、宣传栏以及文化周、戏剧节、各种文化论坛等做宣传阵地,学生通过《京剧之韵》广播体操、“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京剧健美操”的学习,师生们自觉传承民族文化,融“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为一体,构建了体育文化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创新了“体育与京剧”结合的实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

体育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团队中,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首先是教师素质过硬、基本功扎实;在体育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研讨、实践、创编过程中,形成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京剧与体育”教学内容,健美操教练赵海波老师根据京剧服饰、化装、唱腔等方面的特点,在“京剧与体育”研究中,在创编动作、形体造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京剧艺术特色健美操服装和服饰,并在保持京剧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改变合成具有健美操风格的京剧音乐,在表演中还请学校乐队为“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京剧健美操”队配乐,将多元素的美学特征延伸、整合,为推进优秀民族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传承,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创新、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赵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更上一层楼。

在学校浓郁的研究氛围中,激发了教师团队的创造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在学校大课题研究环境中,体育教师与语文、英语、美术、体育、历史、音乐等其他各学科教师边学习、边研究,教师们不仅有了归属感,对自己的研究能力也有了信心;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位,提高了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个人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三、学校体育文化构建的思考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以师生为主体,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师生既是文化的受益者又是创造者;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整合开展京剧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拓展了课程创新的思路,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北京101中学子课题研究“京剧与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是传统与现代的创新结合,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结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着体育与艺术在课程中的创新。以课题为依托学校研究团队的构建及在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有以下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关键点:

1.学校文化氛围是基础

北京101中学的文化氛围浓厚,学校有施光南艺术节、京剧表演艺术展示、体育节等,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是学生组织、教师引领,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此,体育“《京剧之韵》广播体操”汇演、“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展示、“京剧健美操”表演与展示很快融入了学校文化群中,形成了校园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2.学校领导重视是保障

学校为教师们搭建了发展平台。学校领导重视、资源保障以及学校浓郁的文化研究氛围,使每位老师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在这样的团体中教师有了归属感、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

北京101中学根据学校的资源,为开设“京韵瑜伽”校本特色课程、“京剧健美操”学校竞技健美操队训练,提供了场地、经费以及教师资源的保障;在推广《京剧之韵》广播体操的过程中,学校在宣传、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使《京剧之韵》广播体操很快得到普及和学生们的认可、喜爱。

3.学校课题的给力

“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为教师们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巧妙的与相关学科相联系,形成了学校文化团队的建设群及学科课程体系。在学校教研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们成熟、成长、发展、创新。

4.教师给力、学生给力

北京101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应归结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及办学理念,归结于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归结于教师的文化底蕴及专业基本功,归结于学生的高素质。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丰富的校园文化会继续丰富、拓展、延伸。

5.专家与社会团体给力

“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课题组在教育部国家级课题专家组以及北京京剧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教育界及体育界专家、舞蹈界专家指导和咨询中,顺利而有序的进行,在专家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视野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

在专家及社会团体的帮助下,课题组会分阶段、有层次地逐步推进,既走出去(学生到剧场欣赏京剧艺术),又请进来(邀请京剧团结合学校教育内容及课程要求,进学校演出经典剧目),同时学校的“国家级三级课程整合”体系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主题活动及文化交流展示,使京剧艺术在校园文化群中逐渐延伸、拓展,既弘扬民族文化、拓宽师生视野,又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凡,周丽娟,姚志强,徐超.京剧艺术与中小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2,33(1):2.

猜你喜欢
京韵广播体操京剧
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及其发展走向研究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京剧表演开始了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关注发展需求,创新“班班有品”
我国广播体操6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