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的孤独

2013-04-29 00:44宗实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白领都市生活

宗实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写道:“蒙受孤单的苦楚,当然很难说是始自今天,但是现在孤独是如此的普遍,竟然荒谬地变成人皆有之的经验了。”他还指出,孤独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孤独感像一场瘟疫蔓延开了。他形象地说道:“从洛杉矶到列宁格勒,十几岁的青少年,不愉快的配偶,单身的父母,普通的职工,以及上了年纪的人,都抱怨社会孤立了他们,父母亲认为子女忙得没有时间来看望他们,甚至没有时间打一个电话。在酒吧间和自动洗衣店中,寂寞的异乡客倾诉心里话,一位社会学家称之为‘凄然寡欢,心乱如麻。那些独身俱乐部和唱片夜总会,成了绝望的离异者的肉欲市场。”

孤独是一种以孤单、寂寞、远离人群为特征的消极心态。而最可怕的孤独则是人群中的孤独,即身处茫茫人海之中,却找不着一个可以与之交流尤其是深入交流思想与情感的人。由于这种情况更多地表现在大都市中,所以又称之为“都市孤独症”。

没有交集的交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群体性孤独症”或者称之为“都市孤独症”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模式所造成的。

现代社会,快速的都市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浅层化。虽然从数量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没有减少,甚至是增加了,但是那种传统的熟人式的交往方式却减少了。以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在一个小圈子里保持长期的关系,而现在则是参加很多的圈子,但是仅仅保持短暂的关系。

在社会流动如此频繁之前,人们的交际圈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同心圆”,每个与你交往的人,或许都有两种以上的关系与你相联(例如:既是亲戚又是同事),很多交际是相当稳固的。而如今,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等圈子,却几乎不存在任何交叉,人的交际存在非常明显的亲疏之分,有些关系如果你不去打理,很可能就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以前传统的熟人交往模式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是通过情感依赖来完成的,他们会主动地寻求别人的帮助,也会主动地帮助别人;他们喜欢倾诉,也喜欢倾听;他们很喜欢向别人坦露自己的生活,也喜欢关注别人的生活。而现在这种快餐式的浅层交往模式,使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谈的也是无关痛痒的话题。渐渐的,人们不愿意向他人吐露心声,也不愿意打听别人的私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在有心事的时候,只能一个人承受,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因此,很多都市的白领,工作顺心,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手机里有储存不完的电话号码,近千张名片,MSN、QQ上好友成群,每天有着赶不完的饭局和聚会……看上去热热闹闹,可每当有了心事,翻开电话本、名片夹,打开电脑寻找、梳理,却难以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朋友来分担、分享,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

越繁华越落寞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设备的发达,使得“天涯海角”的距离也“近在咫尺”。

现在,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个小时之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手机、电脑、网络、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等通讯设备的兴起,使得人们的交往方便又快捷。都市各种高楼的层层叠起,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生活空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这些现代化设备本应该给我们的心灵充实、人际交往提供更多的便捷。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孤独感越来越强。孤单、寂寞,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常态,一种社会病。

现代都市中,有孤独感的人的数量似乎越来越多,不论白领、蓝领,不分男女老少,从高知、高资群体到进城农民工,无论是运筹于觥筹交错之间的交际高手,还是把自己圈进了自认为安全的孤岛的逃避交往一族,都有“都市孤独症”游走其间的痕迹。

对于都市孤独人群来说,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仿佛只是无关的风景。站立在都市的街道上,看着各行各业行色匆匆的人们,感觉自己似乎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一切是那么的忙碌,而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一切是如此的熟悉而又如此的陌生。

终结孤独

那么,我们如何适应这个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带来的交往模式的变化呢?如何来适应这种群体性的孤独感呢?

其实,很多的都市白领感受到孤独,本身就说明了传统的熟人式的交往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表面上,不喜欢那种“家长里短式”的社会交往,但内心里,又都渴望着有理解自己、想了解自己内心的“熟人”。这看起来是一个矛盾的观念,但它确实代表了目前不少都市白领人的真实想法,有专家甚至使用“人际泡沫”或者“城市里的孤岛”等词汇,来形容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态。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这种矛盾的心态而忧虑。以前,我们所接触的人比较有限,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呆在一个单位,那种同事间数十年建立起来的感情,绝不是现在人们在短短几年内建立的友谊所能相比的,何况还有不少人频频跳槽。

心理自疗

都市白领如何摆脱这种孤独感呢?首先,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不必为此烦恼,也是摆脱不了的,只能去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矛盾心态。而适应孤独感,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心理自疗。

建立外松内紧的“心理防卫圈”

金领、白领又想要个性,又怕孤独。怎么办?有一个可行的选择就是建立外松内紧的“心理防卫圈”。外松,可以建立广泛的关系,有效地排遣令人难耐的孤独;内紧,可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与个性,使自己不被群体所“淹没”而丧失自我。

经营朋友圈

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无论你怎么变换生活、工作环境,身边总会有几个朋友可以让你大胆敞开心扉。同时,在你感到孤独时,学会自我调整,以健康的心理看待社会,孤独感就会在无形中被冲淡。

重视邻里关系

如今,不少年轻人不注重邻里之间的交流,平时都是关门闭户,邻里相见不相识。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即使你的朋友再多,但毕竟没有在一起生活的经历,而邻居们常年生活在一个小区,生活上的事情还是可以相互帮助的,这样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至于感到孤独无助。

干事业

排遣孤独的又一良策。我们的孤独可能是因工作压力所致,但这不能构成不干事业的理由,相反,我们更要好好干事业。工作的过程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交往的机会,可以消弥误解;可以增进友谊。而事业有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交往空间与机遇。所以,即使孤独因工作而起,还需逆风而上。

增加自我开放度

我们不必整天把自己装扮成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向他人吐露心声,可以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可以表现出自己个性中的弱点。让别人所看到的自己,不是一具由道德和规范组合而成的木偶,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猜你喜欢
白领都市生活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加油员变身都市新白领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漫生活?阅快乐
都市通勤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生活感悟
白领“蜕变”农二代的华丽转身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