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
目前中专卫校普遍采用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与卫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相互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专卫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分析,探讨在中专卫校进行体育教育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
中专卫校体育教育改革职业实用性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的职业实用性,建立在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功能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与相关的职业工作特色进行联系,进而满足职业相关的岗位知识、职业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等需求。体育的职业实用性的培养需要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或者是进行有专业知识的职业运动训练。例如,在中专卫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主要是护理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护理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工作形式、工作条件、工作知识等因素,规划与设计出满足护理岗位这一实用性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诸多优点,如可以消除职业身心疲劳,可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增进身心健康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与方法结合,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
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造就新一代的实用性卫校生,使之适应现代医学工作的需要,为将来奠定一个既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其实训性与应用性。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够逐步完善现代医学使用的职业体系,使得卫校体育教学与实用型和应用型接轨。
二、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中专卫校的学生有着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有着开放式的性格、活泼式的体育锻炼。但是现在中职院校普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个性。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中专卫校以培养医学护理人才为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对中职类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使得这些院校难以获得政府在改善体育教育方面的基金,不能为卫校学生准备更好的体育器械。部分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师在认识和授课上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体育教学手段强制化,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卫校学生们丧失了对体育课堂的热情。中职卫校应该做好体育教学宣传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程的经济投入,采用丰富新颖的体育器材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进修,结合高等院校或者是中职卫校专业性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
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相对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延续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教材内容创新不足。中专卫校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过于片面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造成了片面的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卫校特点引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兴趣,选择适合卫校学生专业性质的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定位不够准确。有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一部分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增加了学生们休息的时间,而没有将身体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学目标,更是忽略了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模糊的教学理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的主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卫校学生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的职业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专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社会对于中专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于卫校学生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医疗事业的需求,为了使卫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或者医疗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职业对身体方面的需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从中专卫校的体育发展现状来看,这些院校过分地强调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因此,中专卫校体育要获得发展,就应该联系职业实用性,从其特点入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中专卫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医疗和护理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特殊的体育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未来职业的特点和环境以及需要必备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得职业使用知识配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医学职业有着一定的帮助。职业实用性的融入,能够从社会适应方面、抗挫能力方面、职业身体素质方面等方面全面地对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体育,应该是所有教育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如何积极顺应中专卫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丰富了职业实用性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使得中专卫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转化成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取向和积极举措。
四、对职业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在中专卫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设首先应密切结合“卫校学生”这一社会职业安排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开设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单一理念,应当包括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体育核心技能、职业岗位技能以及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拓展。
1.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相结合
中职卫校学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了获取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与中卫卫校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首先,护士每天都要往返在各个病房与护士站之间,还需要随身携带各类药物,这对护士的体能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中,应开设慢跑类、长跑类运动,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持久力。
其次,在大型医院中,患者次数可能较多,这就需要护士对各个患者、病房的特点有明确的掌握与定位。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同时体育锻炼也能够促进大脑的自我更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向大脑输送额外的氧气,增强记忆能力。中职卫校可以通过额外开设体育课程来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每周两次即可。
最后,护士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器材还是自己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其要求应该以:快、稳、准、好为原则。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在手上,这就需要护士有着更灵活的手指,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可以开设一些球类或者棋类运动,锻炼个人的手指灵活能力与韧性,为将来的护士工作做好准备。
2.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实用性
在中专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时,首先应当根据“未来医护人员”这一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性,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实用性为前提,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上的内容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
3.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4.体育教学目标的持久性
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军.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是中专卫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6.
\[3\]郭宏.卫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9.
\[4\]蒋红英.浅议学分制下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卫生职业教育,2011.
\[5\]孙君毕.从职业实用性体育谈中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职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