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课外作业是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能力培养的需要给学生布置的,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的作业。它在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促进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科学合理安排作业,学生认真对待课外作业,对促进教学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现状
1.课外作业普遍存在于小学阶段的各年级
据调查,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课外作业内容,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任课老师都认为课外作业是必要的。另外学生家长也认可教师布置课外作业的做法,甚至很多家长将孩子完成课外作业的态度和质量作为衡量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标准。但小学生对课外作业却有不同的观点,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语文课外作业不满意。
2.课外作业的“量”的问题存在争议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小学生的减负成为流行趋势,甚至成为了一种硬性规定。为了不逾越“红线”,很多任课教师不再布置或者尽可能少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确实“减负”了,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判断孩子学习情况时没有了抓手。因此,家长不满意了。教育改革要求课后作业的量“少”,家长要求“多”,这种矛盾的局面让学校和教师很尴尬。
3.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有的老师布置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只是简单抄写生字或者课文,甚至重复抄写好多遍,这样简单的内容,学生只需抄抄写写,写时也不需动脑,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语文能力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另外,这种重复抄写的作业方式,使得小学生认为作业无趣,只能被动完成,学生会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不管目的如何,不管合适不合适,有没有作用,学生都得做。而教师也只管学生做了没有,不留作业的效果怎样,出现监管的空缺。
二、充分认识作业的价值
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作业出现的矛盾现象,究其根源在于对作业的真实价值需求没有搞清楚。布置作业,首先是巩固课内知识;其次是延伸知识,培养能力;然后才是其他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让学生抄写生字、抄写课后的词语等,但不要重复太多,占用时间不要太长。然后,结合已学过的课程内容或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方式,收集相关材料,解决一些需要简单调查研究的问题。后面一部分的作业,学生的随意性强,需要动手动脑,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也不会因为课后作业而有负担。
三、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小学语文的课外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充满情趣、富有色彩的多元复合体。在作业内容上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纲,把准难度。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个层次的作业内容。比如,如为了检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在文中选择重点词语让学生练习造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安排写作或者背诵作业。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形式不要仅仅局限于抄写,要尝试变换角度、变化题型。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一个主题,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资料、视频影音资料、实物等,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赏心悦目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为了培养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也可以用课外阅读、美文背诵、收听收看新闻等方式作为课后作业。为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可以布置记日记、向家长复述课文、结合课文插图讲述故事梗概等。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很成功的创新,有的老师允许孩子在作业本上绘画、粘贴等。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采访裹脚的“小脚”老人,记录这一陋习的危害。还有的老师结合所学课文,给学生布置排练话剧的作业。
四、创新课外作业的批改方式
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不要仅仅看作业有没有完成、内容有没有错误等,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观念想法、书写习惯、语言风格等信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多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灵世界。比如有的老师把学生的课外作业本,变成了和学生交流思想的平台,教育他们勤奋学习、热爱生活、遵守纪律、快乐成长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在传授知识与解答疑惑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