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顺成
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利国的大事,也是利民的实事;它昭示着一个地区教育的新理想和新境界。教育均衡意味着教育效果和教育机会的相对均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到最基本的教育,获得最基本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迈进,教育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教育均衡化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不仅仅需要资源配置的同步,更需要我们教育思想的同步。因此,强化上下联动,上级要保证资源性的物理均衡,保障硬性资源的互补和优化,让每一处、每一所学校都能够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下级基层要培育师资、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让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改革的需求。
一、上级政策导控,保障宏观均衡
教育均衡不是理论出台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政干预和宏观掌控,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也要有必需的经济保障。一方面是物质的需求,使每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基本规范的标准,让学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让教师有必备的教育技术,让学生有必需的活动、实验等器械;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素养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拥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拥有驾驭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从思想上跟进现代教育的节拍,从方法上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再则社会氛围的纯化和净化,消除那些根植人心,但又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媚俗之态,让教育走向科学的发展之路。
1.政策做后盾,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
要通过行政干预,加速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让一定辖区内的学校在物理层面上尽可能的均衡,从而形成一定的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感受到所有的学校都是最棒的,没有所谓的名校、优校。
因此,利用政府的影响力,从源头上叫停择校,让教育均衡从起点上就有保障,相对保证我们学校的声誉是大致的均衡,从生源的层面基本是均衡的。首先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因为它是教育发展的根基,也是消除择校的源动力。如江苏省先后实施的“三新一亮”、“六有”、“四配套”、“校校通”等一系列工程,用政府的财力办这样的实事就是尽力促进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保证每一所学校在物上都能拥有同类的基本水准,从宏观层面上力促教育的均衡发展。诚如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所言:“治理择校乱象不能光靠‘末端治理。”因此,强化“治本”之路,让教育走向坚实的均衡化之路,一是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义务教育法定支出不留缺口。二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扶持发展一批民办学校,满足群众多样性教育选择。四是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让每个初中学生都有公平选择的机会。
2.政府为先导,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
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努力将辖区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办成有亮点、有个性的学校,从而使每一个学校都是好校,它们都有自己特色、都有自己的内涵。
首先淡化名校概念。政府要极力办好义务教育,切实转变义务教育的发展观,摈弃人为区分优质与普通义务教育的观念,淡化名校的概念,实现名校教育到公平教育的转变,让每一个适学儿童都能接受到公平的教育。因此,政府要坚决杜绝学校排名、学校评比等系列举措,科学地合理地均衡教育资源配置,重视物的配给的同时,加大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有些地区的教师和校长轮岗的做法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我们可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速教育均衡化实施进程。
其次是大力配置和发展具有自我特色的学校,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某一方面的特色校、优质校,实现以均衡求普惠,以特色求发展的义务教育的革命性探索之路。以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培植具有鲜明个性化的学校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选择。通过行政干预、教育部门齐心合力努力打破唯分数论优劣的社会格局,将教育的重点和评价的重心下移到人的发展上来,这样我们才可能将教育的眼光放得远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校六年,谋划今后六十年”的理想教育。打造个性化学校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引领社会的回应,是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办学的回答,从而使政府评价教育的机制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加速个性化学校的发展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的有效手段,利用教育集群的优势,让每一个学校都能充分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一面,让学生在这片天地中能够自由地飞翔。英国的“伊顿公学”、“夏山学校”就是极好的教育范例,一个是贵族式的学校,培养了具有时代特性的教育精英,也造就划时代的一批批英才;一个是谁都可以自由成长的学校,如果你想读书,那就会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使出浑身的解数,让你梦想成真;如果你想成为农艺师,那也会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协助你积极地探索农艺之路,保证有适合你发展的时空。我想这些就是个性化到极致的学校,它们必定会名垂教育史,永远都会光彩夺目。
我们坚信,一个具有高度均衡化的区域教育,必定是一个绚丽多姿、姹紫嫣红的素质教育百花园,每一所学校都会绽放出独特的光辉,它们因各自的个性而熠熠生辉,进一步凸显出学校个性成熟的特色文化。
二、下级实践拼搏,助推微观均衡
追求教育的均衡,必须要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教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让均衡教育之花愈加美丽,永远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因此,实现师资均衡,从人的因素上助推均衡教育的发展,从而使社会得出一样的呼声:我们这里也有名师,也有顶级的老师;使每一个家长都发出由衷的感叹:孩子放在这里我们放心,孩子的发展一定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孩子必定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健康之路;使每一个孩子都发出舒心的微笑:我们在这里很快乐,我们很幸福。因为有我们喜爱的老师,也有我们喜欢的活动,更有我们愿意刻苦钻研的课程,我们能够展现自己的喜好,流露自己的心声,有自己独特的理想与追求。
1.完善教师管理,实现师资配置均衡
教育的差异不是高楼大厦的差异,而是学校是否有大师的差异。大师可以带出一批大师,可以引领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去探索教育的本真,去探寻理想教育的踪迹,并为之拼搏,为之奋斗。
一是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使教育更具活力,促使教师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从人力资源的层面保障同类学校的整体均衡。二是提升教师的从教信念,规范教师队伍施教行为,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校长聘任制、教师选聘制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机制,真正达到能者上、庸者下的教育认识管理新格局,进而从源头上能够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弘扬正气,树立更为科学的教书育人观念。如开展教师课堂练兵、比拼等教学竞赛活动,组织校长读书和关于管理的高峰论坛等一系列的长期的科研活动,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不断的洗礼中有所触动,有所发展。三是建立规范的科学的教师流动机制,首先实现区域内名师均衡配置,定期轮岗,从而使每一所学校都有名师的支撑,保证领头雁的同步前行;其次是实现校长轮岗和择优选聘,保证管理层面的活力,促使管理力量的配比均衡。四是执行教师定期流动的长效机制,不是短暂的支教,那是一种虚伪的做法,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顺向流动和循环流动,其带来的只有“镀金式”的闹剧。我们渴求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内教师大流动、大换血,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接触到每一类教师,长此以往,必定会处处都是名校,到处都有名师,择校热就不会泛滥,也无须绞尽脑汁地想对策。只有建立基础教育学校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实现教育的和谐。
2.引领教师内省,加速师资配置均衡
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均衡不是杀富济贫,更不是舍高就低,而是区域内教育的和谐共生,让优者发展更为鲜亮的特色,让普通者发挥优势,创建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高地,让薄弱者扭转局面,呈现出应有的朝气和蓬勃发展的强大后劲。
首先营造氛围,让教师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利用教师的流动机制,使教师尽快适应环境,适应不同类别学校的风格,适应不同家长的渴求,从而使其意识到一旦不能从容地面对挑战,那失败就会伴随着自己。学习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研究就会成为他必修的功课。其次活动引领,让教师勤于反思,勇于探索。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引领教师自觉地跟随时代步伐前行,并努力造就自己辉煌的业绩和人生。例如,结合区域内开展的“教育质量提升年”、“课堂大比拼”、“走进校本”等主题系列活动,促进教师试水,诱发教师探航,从而助推每一个教师的成长,加速区域内教师素质的提升,以此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理想,其实施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艰巨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现上下联动,可以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变师资配置的现状,从而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脉搏,调整好区域教育之间的格局,有步骤有计划地缩减发展差距,实现多样化中求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