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亦有情

2013-04-29 03:33陈仁贵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花人周敦颐咏梅

陈仁贵

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我是个爱花的人,常常给花浇水,可是我的对于花的爱有点泛滥,结果往往是水浇多了,花被淹死。这不,最近家里又有两盆花难逃这一厄运。可是不论怎样说,我是爱花的,尤其爱写花的人、写花的文章。

古往今来,不少有着浪漫情怀的诗人留下了一篇篇有关花的不朽的诗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荷”专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经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一篇《爱莲说》流传至今,历久不衰。无数后人爱上了周敦颐,爱上了莲。从此,莲也就成了君子的象征。

文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芳香方面,写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它“香远益清”的芳馨;从风度方面,写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寥寥数语,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它的神态,这样,品格高洁的莲便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这难道只是写莲,这不正是那不随时俗、洁身自好、豁达正直、声名远播的“君子”的写照吗?周敦颐用“莲”自况,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他为何能写出莲的形、莲的神?还不是因为他对莲由衷的热爱!

同样是莲,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则写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画面中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调多么欢愉;唐代诗人郑谷《莲叶》:“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婉转表达出“浣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写荷花的绿叶与红花相映,多么天真自在,美好事物却难逃“翠减红衰”的厄运,似乎暗示着诗人心中某种难言的隐痛;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则是一篇别有寄托的作品,那不作修饰、凌波独立的白莲,悄悄地开,默默地落,品格高洁,而幽恨无穷,俨然是被当做所弃的隐士的象征。

写莲的文章又何止这些,爱莲的人又何止这些?李渔的《芙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刚的《荷花飘香北海夜》,韩静霆的《爱藕说》,不也能给人带来心灵的享受吗?

爱莲之人何其多,爱梅之人也不少!

小时候从北宋王安石《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就明白了梅花的傲寒开放,它有着女人的妩媚,却也有着男人的铁骨铮铮。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著名爱国词人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于是写下《卜算子·咏梅》来抒发愤懑抑郁的情绪。那黄昏时分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放着的,遭受风雨侵袭的梅,最终“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中的梅花,不正是陆游的写照吗?一代伟人毛泽东则借着《咏梅》表现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与信心。这在当时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十分猖獗时期,无疑给国人以巨大的鼓舞。生长环境的恶劣(已是悬崖百丈冰)挡不住梅花的俏丽(犹有花枝俏),虽然俏丽,却不争春、不惧凋零(俏也不争春,一任群芳妒。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的崇高境界,何物能比?何人能及?宋代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多么经典而又多么客观的评价啊!

除了莲、梅,菊花也为中国的文学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华章。

记得小时候学过陈毅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首诗直抒胸臆,道出了菊花耐寒的本性。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返璞归真,在美妙的的大自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又岂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呢?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名句,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再现了她的形象:满腹的才华、一腔的哀怨无处申诉(为国运、为家事、为自己的命运)!瘦削的身形,怎能不令人心生爱怜?

古诗文中关于花的文章很多很多,这里我也无法一一例举。花有花语,那是多情的诗人所赋予的,莲象征君子,梅象征坚强,菊,象征隐逸。而牡丹则代表富贵,它不是有“国色天香“这一说吗?总之,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相关文章时,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其人,了解其花的外在形态、内在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猜你喜欢
花人周敦颐咏梅
纯属虚构
纯属虚构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樱桃花开
点绛唇·咏梅月
周敦颐赏莲图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