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将企业IT采纳分为三个层面:个体、群体和组织。分析了三个层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不同类型的组织冗余产生作用的机理。
关键词:组织冗余 IT采纳 个体 群体 组织
尽管DeLone &McLean曾认为IT对组织的影响很难被准确定义[1],Rogers依然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接受或者拒绝IT会带来怎样影响”,而不是继续讨论“到底是什么影响了IT采纳”[2]。组织冗余作为组织内部结构特点之一,企业IT采纳行为对其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组织行为学研究框架,企业IT采纳可以细分为: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IT采纳。
1 个体层面IT采纳对组织冗余的影响
个性、态度和学习等属性导致个体IT采纳行为差异,从而对冗余资源数量带来影响。这里的冗余主要指企业由于进行IT投资,实行IT采纳所形成的IT设备等物质资源超额,即物质冗余。个性反映了一个人如何观察、思考、行动和感受,根据 “大五人格因素”[3],个性中开放性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其所归属的IT采纳者类别,即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和滞后者。Rogers认为创新者更愿意与人沟通,他们具备能够承担风险的智力资本,而滞后者则与之相反,其因循守旧,与人交流较少,对过去的经验和传统十分看重[2]。开放性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成为IT采纳过程中的创新者,这类个体勇于大胆尝试新技术、新设备,其IT采纳行为会减少物质资源冗余的形成。态度包括愿望、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等三个维度。高愿望个体喜欢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追求积极的工作结果,这是新技术被采纳的前提;员工在学习、使用IT时,工作满意度较强会使其感受到领导的支持、合理的报酬以及工作环境的舒适;组织承诺则反映了员工参与组织的倾向以及对组织认同感的强度,具有较强组织承诺的员工更容易支持和接受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愿意为企业IT采納投入更大的精力[3]。因此,个体对IT采纳的态度在以上三个方面表现越积极越能够避免IT相关物质冗余的产生。学习对个体层面IT采纳的重要性体现在采纳前、采纳中和采纳后三个方面。事前学习为个体做出正确的IT采纳决策提供支持;事中学习使得个体适应、掌握新技术、新设备;事后学习帮助个体积累经验、教训,不断修正IT采纳行为,取得更好的IT采纳效果。因此,个体IT学习能力越强,物质资源冗余越难形成。
2 群体层面IT采纳对组织冗余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群体一般指企业部门,群体构成、群体凝聚力和群体领导者行为作用下的群体IT采纳对冗余资源数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里的冗余进一步延伸至人力冗余,即企业从事IT采纳所带来的人力资源(人员数量和人员角色)超额。群体构成的异同可以从职能型和项目型群体角度辨析,职能型群体通常由处理日常类似任务的个体组成,该群体应用IT会加快内部成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群体内部容易形成人员数量方面的冗余;项目型群体由来自不同工作领域的人组成,IT应用使得员工个人能力上升,原有角色分工不够高效合理,由此带来人员角色方面的冗余。在既定的群体目标设置下,群体凝聚力能够影响部门的整体表现,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就越遵循群体规范,执行那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诸如采纳IT这一目标的行为,努力学习使用新的IT设备,企业内部与IT有关的物质冗余很难形成。根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领导者行为的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对群体目标实现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4]。结构维度强调领导者为制定并完成自己责任范围内的目标,定义并规定员工的角色,在IT采纳的初始阶段,员工依赖领导者给他们更多的信息并指导他们如何去完成采纳工作,结构性的领导行为帮助群体成员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充分利用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物质冗余。关怀维度提倡领导者与下属相互信任,双向沟通,尊重员工的观点,领导者的关怀行为对群体IT采纳的深化十分必要,如Attaran所述,IT不仅是一种使得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工具,它能够从根本上重塑业务流程[5],也由此带来人员角色冗余。
3 组织层面IT采纳对组织冗余的影响
组织层面IT采纳受到组织文化、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的作用,从而影响冗余资源的数量,冗余类型包括了所有上文提到的四种。其中潜在冗余则强调企业以全面、集成的方式使用IT,IT带动企业整体水平上升,通过增加投入可以为组织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Hofstede认为文化是区别不同组织思维模式的关键变量,是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6]。因此,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IT 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IT采纳行为。益于IT采纳的组织文化,帮助企业领导者和员工正确认识IT,克服IT采纳过程中的困难,使成员始终保持对IT的兴趣,运用组织规范约束成员的IT采纳行为,随时提供激励,确保组织层面的IT采纳整齐划一。因此,组织文化支持度是企业整体能力提升的关键,其与潜在冗余的形成密切相关。企业由人、财、物等众多因素组成,如同人体一样,它在发展中需要保持各个方面的平衡。企业采纳IT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需要保持匹配,组织战略的全局性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IT采纳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不只是IS的一次性建设问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纳目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如企业先期大规模购置IT软、硬件设备后,没有适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会导致物质冗余出现,又或者企业将IT采纳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为其配置相对较多的资金,也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财务冗余。企业应用IT必将带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沟通、共享信息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原有的组织结构不再符合新技术主导下经营管理的需要。传统的组织结构呈现高度专门化、广泛的部门化、窄管理跨度,有限的信息沟通和基层员工很少参与决策等垂直型特点。随着IT在组织内部的逐层深入,组织结构需要向跨职能团队、跨层级团队、信息自由流动、宽管理跨度等水平型表现靠拢。组织结构的这种变化正是由于人力冗余大规模产生所驱动。
4 三个层面交互对组织冗余的影响机理
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层面的影响因素将共同发生作用(如图一)。个体个性开放程度越高,对IT采纳的态度保持较高的愿望度和工作满意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他人,以及自我效能感越强,与IT有关的物质冗余越不容易形成。这些因素虽为个体本身所决定,但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群体领导者行为的关怀维度和结构维度在IT采纳不同阶段会对个体IT采纳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作用,在个体自我效能感较低的IT采纳初期,群体领导者行为如能够强调结构维度,为个体员工制定IT采纳目标,定义并规定员工的采纳角色,将会提高个体采纳工作效率,进而对群体采纳效率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减少物质资源冗余的形成;群体领导行为的关怀维度则对于个体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群体领导对下属员工的关怀程度越强,个体员工对领导支持和工作环境舒适度的感知越显著。同时,当群体领导者将IT采纳作为群体目标时,个体态度中的组织承诺发挥作用,其促使个体员工对群体目标产生认同感,更愿意参与群体IT采纳活动;而群体凝聚力与个体组织承诺水平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群体凝聚力越强,个体组织承诺水平越高。另外,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也能够通过组织IT采纳行为影响个体和群體,对冗余资源的变化发生作用。组织文化通过其共同使命、文化价值观、共同行为和文化象征会影响到组织内部个体成员对IT 的认识和态度,从而进一步引导整个组织的IT采纳行为;组织结构在适当的调整下能够减少群体类型所造成的人员数量和人员角色方面的冗余;组织战略中关于IT采纳过程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对于个体学习十分重要,当组织投入较多的资源进行IT相关培训时,个体学习较为顺利,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比较高;组织战略的全局性与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当战略制定顾及到组织内部的多个群体时,群体之间的配合较为默契,不会出现某个部门工作停滞或过分超前的情况,群体凝聚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提升,相应的人员冗余和能力冗余也就不会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DeLone W,McLean F.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2,3(1):60-95.
[2]Rogers E M.Diffusion of Innovations,Fifth[M].New York: The Free Press.2003.
[3]达恩.海瑞格尔,约翰.W.斯洛柯姆著.组织行为学(第11版)[M].邱伟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唐.荷尔瑞格等著.组织行为学[M].胡英坤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3-88.
[5]Attarn M.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585-596.
[6]Hofstede G. What is Cuture?A Reply to Baskerville[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3,28(7-8):811-813.
基金项目:本文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组织冗余视角的企业IT采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512267)支持。
作者简介:陈媛媛(1982-),山东莱州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