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娟 梁秀桥
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故事类课文,大体可分为童话故事类、神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成语故事类和一般故事类。一般故事类课文是以古今中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内容真实,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在这类课文的整体阅读—课内拓展阅读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整体阅读—课内拓展阅读”模式的结构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具体到故事类课文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感知、重点感悟、回归整体、课内拓展”要结合体裁特点、文本特点来设计。
初读整体感知
在初读反馈时点拔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阅读一篇文章,通常总是先浏览一遍,对文章所表达的信息有个初步的印象、大概的了解,这就是感知。但是低年级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比较零散,反馈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提升达到整体感知课文。
低年级学生在识记生字词语时,需要大量的復现帮助识记,教师可以采用在句子中复现、儿歌中复现、短文中复现等方法。
低年级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会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受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限制很难用简洁的语言把课文讲了什么说清楚,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填空梳理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深读重点感悟
整体阅读的重点感悟要突出以“主问题”引路。主问题的设计关键是找准起点、顺学而导、重在提升,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在转折处设计主问题。虽然低年级课文浅显,故事情节并非跌宕起伏,但亦有情节曲折的故事。教师可利用转折处设计主问题。
在难点处设计主问题。课文的难点往往也是我们要着力引导学生读懂的地方,针对难点设计主问题可以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写人记事课文的一般性主问题的设计。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这类课文一般可以设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或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主问题,通过深读故事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故事的表达特点设计主问题。例如:《门牙掉了》一课,故事中有三处出现了“笑”。老师可设计这样的主问题:“说说这三处‘笑有什么不同?”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对主问题的探究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回归整体
回归整体和初读整体感知、深读重点感悟合称为整体阅读。就故事类的课文而言,回归整体的方法除了有和其他课文相同的方法还有体裁特有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适用于人物对话多的课文。
复述故事。指导低年级学生按照课文的故事顺序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扮演角色。如果课文对话少或者没有对话,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想象,加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内拓展
拓展时机、拓展内容以及拓展材料的使用要与拓展目的相结合。教学中拓展时机是灵活多样的,在整体感知、重点感悟等阶段均可安排。这样才能将课文学习与课内拓展整合成一个整体而不被割裂。
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在整体感知环节可以安排拓展,或是一首儿歌,或是一小段文字,也可以是几个句子,内容取自课文。
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在重点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困难,有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但有的需要借助补充资料,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来解决难点。
文后拓展促进生长。语文课堂要着力于使学生在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健康生长,可通过拓展阅读促进能力生长、背诵积累积淀语文素养、同主题拓展增强情感熏陶、从名人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课内拓展阅读为学生创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量的阅读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