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校本课程建设脱离“鸡肋”之境

2013-04-29 00:44庄照岗
广东教育·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鸡肋奥赛校本

庄照岗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对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实际,自行开发、确定、实施,由学生自主选择的特色性课程。最早源于西方,在中国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并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随着新课改热潮的退烧,以及应试考试的回流,许多地方的校本课程逐渐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事实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意义重大,不是食之无味的“鸡肋”,而要转变这种视校本课程为“鸡肋”的观念,既有赖于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也需要教师、学生观念、思想的转变,以及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一、高中校本课程乱象

当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之时,校本课程建设一下子就成了香饽饽,很多中学都在开发、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并积极向外宣传、推介,以显示自己对新课改的支持和拥护,可当热潮退去之时,校本课程又重新归于冷寂,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上级检查、同行交流时就展示一下,平时就听之任之,缺乏规范的管理与指导,所以出现了很多乱象:

1. 变相为练习课。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性质与味道,变成了练习课,老师发试卷,学生做试卷,做完讲评试卷,与平时的练习课无异。

2. 变相为培优补差课。一些学校为了保证重点率,对有偏科的学生进行重点培训、重点辅导,由专门老师开设课程予以补习。这样的校本课没有选择,没有兴趣,没有个性,只有分数,只有目标,只有重复。

3. 变相为电影放映课。一些老师为了图轻松、省力,把校本课程变相电影放映课,随心选择一些课题,由学生选报,在实际实施时没有讲解,没有讲座,没有座谈,只有视频的观看。比如历史学科的就放映《大国崛起》《建国大业》之类的, 英语科组开设《英美经典名著赏析》就是放一些英美电影,甚至数学学科都可以放电影。

4. 变相为必修课。校本课程本来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修,可有的学校就规定一些学生必须选报某一门课程,或者是某些老师要求一些学生选报自己的校本课程。我的一个学生就跟我说,她是心理课代表,心理老师就要求必须选报心理校本课程,而她喜欢的是语文老师开设的《红楼梦》解读的校本课程。

5. 变相为奥赛辅导课。一些学校为了辅导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信息奥赛、物理奥赛等,就直接将校本课程定为各种奥赛培训班,鼓动学生选报。美其名曰个性化培养。因为参加奥赛一旦获奖可以高考加分,甚至可以保送名校。

总之,从以上校本课程的乱象上可以看出,如今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随意性强。很多校本课程的开设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教师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某方面有一些研究就开设什么,而且没有传承性,今年开这个,明年开那个,很多校本课程都是一时兴起,三分热度,导致上课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课堂在浅层次上滑行。

第二,强调统一性,忽视多样性与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开设本来就是多元的,多彩的,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如果是指定的,统一的,就违背了其选择性,丧失了校本课堂的实质。高中课堂本来就很单一、枯燥,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匍匐前行,本来可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校本课程,一旦变得单一、统一更让学生望而生畏。

第三,过于死板,不够灵活,忽视兴趣性。校本课程本来是必修课程的补充与调剂,它的开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与兴趣,形式可以多样,内容应该丰富,可以是讲座式的,可以侧重于实际操作的,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是对话的,也可以是座谈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校本课程才是真正的校本课程,而单调死板的校本课程是会把学生吓跑的。

第四,教师、学生热情不高。由于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教师积累很多资料,花很长时间去整理、备课,占用了很多休息时间,所以很多老师并不愿意开设校本课程。此外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校本课程是可有可无的,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设的热情。同时,学生的热情也不高,很多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比较功利,凡是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关注,这些使得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报并不热情,很多学生仅仅是走个形式,并不把校本课程当回事。

二、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思考

1. 统一管理,科学组织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本位的,校本课程的合理、高效与否,与学校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应试教育依然猖獗的今天,学校坚持不懈的开发、设计校本课程,本身就是对素质教育的莫大坚守和践行。如果我们还想坚守一方教育的净土,如果我们还想追求一份教育的幸福,如果我们还关注着学生的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果我们打造一所理想的学校的热情还没有散去,对于校本课程,我们就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视其实质。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导处应该对校本课程的申报、选报、设计、开发、开设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管理,筛选出契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富有特色的课程,并对开课教师的备课、上课进行跟踪、指导、协助、评价,确保好的课程在开课老师的充分准备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2. 转变观念,开阔视野

作为一线教师,要破除思想的桎梏,清理陈旧的观念,开阔视野,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设的重要性。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增加了几门课程,增加了几节课,它的意义应该是多方面的。

从学校的角度讲,校本课程的开设弥补国家课程的很多不足。国家课程统一的课程标准、大纲、计划及教科书,过分强调了普及性、基础性、统一性,而忽略了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国家课程开发周期性长,且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地反映科技进步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变化。校本课程有很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民主性,很好地弥补了国家课程很多先天不足。同时校本课程对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现学校的教育特色也有很大的帮助。

从学生的角度讲,校本课程对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国家课程所没有的独特优势。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使命在于唤醒,在于发掘,在于关注并塑造学生的个性。但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大都是要求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而校本课程恰恰相反,它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强调的是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性、差异性,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转变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从教师的角度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学习者、教育者,还要成为研究者、反思者、开发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开辟新的领域,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大量书籍、杂志,勤于思考,勤于归纳整理,更新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最后形成成果,在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自身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3. 遵循规律,科学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流程,进行科学开发。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是环境分析,分析学情、校情以及地区情况,弄情课程开发的限制与条件,比如师资情况,学生的发展需求,家长的期望,办学条件、社区的潜在资源等;第二是确定课程目标,对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期望,目标要具体,要有针对性;第三是建立课程开发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要在学校组织的领导下,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第四是解释与实施;第五是评价与修订。当然,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课程开发不一定遵循一样的步骤,可以有适当的调换与增减。

4. 注重传承,打造品牌

校本课程的开设不能总是一次性的,它需要传承,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只有这样,校本课程才会有积淀,有厚度,才能形成品牌,才能吸引学生参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传承的校本课程只能是昙花一现,被学生丢在记忆深处的角落,这样的校本课程是失败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我校语文科组开设的校本课程——松湖大讲堂,就特别注重传承,逐渐培养了大批听众,如今的松湖大讲堂选报人数已由之前的几十人上升到两百多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深受学生欢迎。

5. 精心准备,同心协力

校本课程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师的投入与否、尽心与否、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课程的质量。所以说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新颖生动的课堂形式是校本课程成功的前提与基础。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确定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的,一个老师知识与视野毕竟有限,这就需要同一备课组甚至是同一科组的老师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共同融入,共同思考,共同贡献力量,开发出高水平、高品质,广受学生欢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精品校本课程。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鸡肋奥赛校本
善待“鸡肋”
野蛮生长的学科奥赛,该管管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2017年斯洛文尼亚奥赛不等式试题的推广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这功能是不是“鸡肋”——话说“飞行模式”
鸡肋的员工,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