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认同谈中学生德育的引导策略

2013-04-29 00:44翁宗琮
广东教育·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桌校服中学生

翁宗琮

对于“文化认同”这一概念的核心界定,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从中学生德育的角度出发,对“文化认同”的概念倾向于“文化认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多元文化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面对种种文化冲击,学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如何应对以及肩负怎样的责任?班主任又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一)网络文化

从广义上说,“网络文化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从狭义的角度看,“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从通常意义上讲,“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

网络文化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广泛拓展了中学生的需要,使其物质和精神需要更加突出,同时网络文化也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从学生随口而出的网络流行语言、QQ和微博等网络工具的熟练使用等现象可以看出,中学生由于具有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刺激等特点,对网络文化的认同程度非常高。

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对于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常常会因为无法辨别各种不良的网络文化,而导致造成沉迷网络、行为不受控制、人格的发展不健全等潜在的德育危机。

(二)音乐文化

2012年韩国歌星鸟叔一首《江南STYLE》火遍全球,一时间大量学校的各种活动场合纷纷出现学生集体跳骑马舞的现象,校园广播站也反复地播放这首其实谁也听不懂歌词的歌曲,还有各种山寨模仿的“某某STYLE”充斥着校园的各个角落。鸟叔的新作《Gentleman》更是以恶心与低俗的招牌动作引起新一轮的模仿热潮。事实上鸟叔的作品具有很深文化寓意,包含了对社会各种不公现象的映射与讽刺,但是由于中国人很难对韩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中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文化认同就简单地演变为对舞蹈姿势的无厘头模仿以及将之作为单纯的情绪发泄途径。

面对这种另类音乐文化的冲击,《辽宁晚报》刊登的一则评论认为这种现象是对真善美的恶意透支,有的学者却认为这是虚假文化繁荣景象下草根文化的一种胜利,值得推崇与赞赏。

(三)校服文化

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如今不少中学生的校服上都添加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元素,有的喜欢在校服上画画,有的喜欢在校服上写某某的名字,有的甚至在校服上书写英文韩文甚至日文。更有甚者,直接用剪刀与针线等工具对校服的外型进行开洞、改窄裤脚等“大型手术”。这种文化认同折射出的德育现象是中学生对个性张扬的追求,期望在千篇一律的校服上找到展现自我的方式。

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习惯是学生内心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反映,校服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心理宣泄途径的映射,班主任或德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观察这些普遍的现象。对于从校服上体现出来的问题,教师应该学会去倾听与观察,分析学生需要什么,不喜欢什么,然后做到合理引导。

(四)课桌文化

课桌文化或课桌文学,是指发生在课桌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学生在课桌上留下的斑斑字迹和累累画痕。从心理学上来说,课桌文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2.人生目标的不明确导致的无聊消极心理;3.宣泄自身的不满情绪;4.对学校现有的评价方式不认同;5.与同学正常交往有障碍;6.理想缺失导致情绪障碍。

二、文化认同背景下的德育引导策略

(一)改围追堵截为疏导分流

目前面对大量网络文化的冲击,许多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就是禁止上网,禁止使用电脑,几乎是“谈脑色变”。我认为,在引导中学生正确地认同网络文化这一问题上,应该采取一些策略。

1. 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功能

中学里的信息技术课在目前的“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的大环境下,逐渐演变成一门工具课甚至娱乐课。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课堂功能认识的不全面与不重视,才会让学生对网络存在神秘感,进而形成不良的认知观念。戒除网络成瘾并非是让学生与网络完全隔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网络,熟悉网络。应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应该引导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组建计算机爱好小组、参与网页设计培训、学习动画制作、举办电脑编程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网络竞技中获得成就,进而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老师的赏识。

2. 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网络的强大与危害

要利用班会课等德育阵地,以专题讲座或辩论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网络除了具有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不健康的内容。由于网络成瘾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数不胜数,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效果不明显。对于一些有犯罪倾向的网络成瘾学生,除了进行心理辅导和跟踪教育,还应该组织他们到区内的人民法院参观以及旁听少年法庭庭审。通过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近距离接触法院和法官,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促使他们自觉地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法制观念。通过不同类型的德育手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网络文化认同。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无论从校服文化还是课桌文化,都可以看出学生对个性张扬的文化认同与成年人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仅用校规校纪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限制与禁锢,很难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与目标。事实上,无论针对学生制订多严厉的制度和措施,都很难杜绝学生在校服和课桌上涂鸦。在引导中学生正确地认同校园文化这一问题上,应该采取一些策略。

1.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反映出他们喜欢被人关注,喜欢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才能。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可以苦练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是为了能够在某次球赛的赛场或者文艺汇演的现场展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如果能够将这种精神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但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似乎很难找到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能够展示自己个性的途径。因此,不少学生只能另辟蹊径,从校服、课桌等地方展示个性、宣扬自我。所以我们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各式各样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空间。

2. 营造独特的班级文化氛围

我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曾经尝试在班级的宣传板上留出一块“涂鸦墙”,让学生把自己想画的画,想说的话都写在上面。当然,内容必须是健康与阳光的。虽然不少学生所画的东西都是千奇百怪甚至乱七八糟的,我不能一一看懂,但是我认同这样一个空间也认同学生的做法。能够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发泄自我情绪的地方,以至于不少学生在毕业很多年后还经常回到学校课室寻找曾经乱涂乱画的地方。

3.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的考试成绩好,是学科老师教导有方,教学方法得当。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却是德育管理不到位,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氛围,所以导致学生成绩下降。无形中,德育管理陷入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怪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变得单一。甚至很多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就认成绩,认为成绩好就是人才,成绩好才是好学生。我也曾经多次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所带的班级由于客观原因,成绩基础比较差。但是在校运会、广播操评比、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与比赛中经常获得第一名,可是从来没有获得过任何的优秀班或者表扬班等荣誉。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就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有的学生成绩可能不太好,但是具备劳动态度认真、热心帮助别人、积极参与各种班级活动等优点,我认为这类学生的德育考核也应该是在优秀之列。

(三)重视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与功能

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程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忘记,注重家校协同教育的德育管理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不仅充分利用家长会、电话、面谈等传统的家校协同教育途径,还利用网络开辟了新的通道,例如建立班级博客、QQ群、电子邮件、SNS班级社区以及充分利用校讯通的各种功能。

学生接触家长的时间比接触教师的时间长,因此,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育社会学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这种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而且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效果上就显得非常有力。家校协同教育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要提高德育管理实效,就应该考虑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综上所述,文化认同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与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中学生的很多行为都受到社会各种文化认同的影响。同样,校园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往往取决于文化认同。如果一种文化失却了认同,说明人们认为此文化没有意义。因此,校园文化应当寻求新的突破,德育引导策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校园产生文化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谈校园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才能实现德育育人的目标。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课桌校服中学生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搬课桌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换课桌
易分类存放的课桌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