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德
【摘 要】语文课堂是充满情感的乐园,也是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与情感交流的阵地。于是,若今天的教学中把情感教育很好地运用于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从创设课堂情感氛围、学生读文本情感和学生在读中悟出文本思想等方面来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运用 情感教学 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感受。”“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情感发生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具有丰富美感的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凝聚着作家的心血和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都是富有情感的人,随着教材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教材、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特征,三者之间的情感也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教材,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教学,传导情感并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向往高尚、探索未来的积极进取精神,借情感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理智。那如何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运用情感教育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也作了些思考与同行共勉。
一、努力创设语文课堂的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爱憎分明而充满激情,机智幽默而富于同情心,气势流畅又有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如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录像和音乐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和《纪念刘和珍君》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经过剪辑的马丁·路德金当年的演说片段(可以从网上下载)和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电影片段资料。这些视频资料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直接、现实化的感受,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感情与作者共鸣,增强学生对反动派的憎恨和对烈士的怀念崇敬之情。在教学实践中,只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文教学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学语言要低沉而悲愤,把作者对刘和珍在反动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中国女子的勇毅的赞扬和敬仰,对反动派的无耻、残忍地屠杀爱国学生的愤怒,以及对学生请愿行动的深刻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在讲授刘和珍被杀害一节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流下眼泪,在讲述反动派的暴行时,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
二、努力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
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提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刘勰《文心雕龙》中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其意就是言为心声,作家依赖语言将自己的情思输入作品,读者就应依赖语言从作品中挖掘出作家的情思,而挖掘情思的最好方法就是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有时虽然“书声琅琅”,却总觉得流于形式,不得真情。那么如何读才能做到“有情有意”呢。在教学中,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朗朗上口地读,是有节奏地读,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三、努力引导学生在读出文本情感中感悟其思想
朗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实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沟通。长期的朗读训练就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的。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学生情感的积极体验。学生通过朗读激发想象和联想,从课文有效的信息中发现意境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形成语文能力。正如古人所说“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特别是那些抒情性极浓的诗歌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表达依依惜别深情的抒情诗,学生初学难解其内含之美,故在教学中宜用音乐营造出氛围,再辅之朗读,朗读时既要读出轻柔、深沉、淡淡的忧伤之韵,又要读出轻盈、弹跳式的节奏,努力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情景。这就能使学生在渐染熏陶中感受到诗意境的美,领悟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形成正确的语感。如果没有朗读这种教学方式的介入,教师再怎么精妙的分析和解读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情感上的震撼和熏陶,更无法准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得好,整个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活泼生动,学生也会喜欢语文课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志清.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J]. 语文建设,2007(7).
[2]温儒敏. 谈谈阅读兴趣的养成[J]. 课外语文(初中)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