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外阅读积累(三)

2013-04-29 00:44王代福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3年9期
关键词:县令管仲老马

王代福

卖瓜减字

有一田父①,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西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②。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俄顷③,又一秀才来,曰:“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田父愕然④。遂依而去之。适旁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注释]

①父:种田老人。②然之:认为……正确的。③俄顷:一会儿。④愕然:惊讶的样子。

[译文]

有一个农民,种了好几亩西瓜,正好丰收,就挑出来卖。(他)在牌子上写道:“此西瓜出售。”一个秀才走过,说:“‘此字可去掉,只留‘西瓜出售就可以了。”农民以为这样是对的,就这样做了。不大一会儿,又一个秀才路过看见了,说:“大家都看得见这是西瓜,为什么要‘西瓜二字?”于是农民去掉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秀才过来说:“西瓜是来卖的,难道不是卖的?‘出售二字应该去掉。”农民很惊讶,于是就去掉了。正好旁边有一位老人,说:“五个字都可以去掉,这不用说了,但是必须写上价格。”农民点头说是,在牌子上写道:“每斤二文”。所以说,凡事该简则简,该繁则繁,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此”字重复,宜去

但留“西瓜出售”即可

适旁一老父

田父颔之

二、与“田父然之”中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广以为然

C.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D.庞然大物也

三、为以下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

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

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

五、读过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参考答案]

一、应该;只;恰好;点头

二、B(认为……对的。A、D义同:……的样子;C虽然这样)。

三、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

四、西瓜放在市场上,难道不是卖的?

五个字都可以去掉,这不用说了,但是必须写上价格。

所以说,凡事该简则简,该繁则繁,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

五、开放题。

示例:不管干什么事情,当简则简,当繁则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不管说话与写作,都用得上这个道理,只要简明就好。

鲁人徙越①

鲁人身善织屦②,妻善织缟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 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⑤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导读]

要发挥自己的专长,必须找到合适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地方,专长就会变成短处。我们运用聪明才智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智慧用在做坏事上,那样自然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只有把知识用在需要的地方,才会有益于自己和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说林上》②屦(jù):古代的一种麻鞋。③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④铣(xiǎn):光脚。⑤冠:帽子。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鲁人身善织屦 而欲徙于越

屦为履之也 游于不用之国

二、下列句中的“或”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或谓之曰

B.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或说处杀虎斩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与“欲使无穷”中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穷水尽疑无路

B.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C.穷则独善其身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五、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自己,本人;迁徙,搬家;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游历,展售。

二、D(副词,“有时”;ABC义同:代词,“有人,有的人”)

三、B(生活贫穷 A、D义同:尽,完结;C不得志,不显贵)

四、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五、开放题。示例: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经三思而行事。也就是说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也可以从赞赏“鲁人”的市场发展远见和开拓精神来谈。

士人善画①

东安②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③,献之邑令④。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⑤,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⑥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导读]

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注释]

①宋·曾敏行《独醒杂志》。②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③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④邑令:县令。⑤物色:观察,察看。⑥踉跄: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东安一士人善画

漫悬于壁

逮举轴

莫不然者

二、下列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献之邑令 B.令怪之,黎明物色

C.旦而过之 D.则踉跄逐之

三、下列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五、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精通,擅长;漫不经心,随便;等到,及;这样。

二、A和D(均为代词:指鼠画。)

三、C(动词,作为。ABD义同,均表判断:是。)

四、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五、本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最为突出。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鼠画的逼真。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老马识途①

管仲、隰朋②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④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⑤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⑥之智,不亦过乎?

[导读]

“老马识途”的故事脍炙人口,并作为成语流传了下来。它的本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文中的管仲、隰朋身处困境,能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说林上》。②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③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④蚁囊: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⑤不难:不以……为难,即乐意。⑥圣人:有智慧的人。

[译文]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读后思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迷惑失道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以管仲之圣

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二、与“师圣人之智”中的“师”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弟子不必不如师

C.王师北定中原日

D.褚生不师今而学古

三、下列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往而冬反

B.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C.乃放老马而随之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四、翻译下列句子。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五、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迷失;八尺;精明通达;请教。

二、D

三、D

四、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五、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同时说明,人们应该善于向各方面学习。(意近即可)

猜你喜欢
县令管仲老马
Calibr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cattering model for simulating vortex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driven by Laguerre-Gaussian beam with nonzer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县令判案
老马
管仲买鹿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不曾杀陈佗
挺身为民的何县令
寻找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