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根旺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的课堂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并取得教育教学的较好效果.下面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为例,谈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要创设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從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比如,《函数表示法》一课,我从学生的体重出发,列出以下表格:
学号123456789…40体重(kg)465662714857686975…56学生对自己的体重很感兴趣,这时引入:“学生体重和学号能否构成函数关系?”很自然地引出列表法.再列表:
学段123456成绩80—9970—7960—6950—5940—4940分以下人数09251060再问:“人数与段数构成函数吗?” 加深学生对函数定义的理解.这样情境引入既有现实意义,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并使课堂中的问题更简洁易懂.
在讲解函数的奇偶性时,我先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引出函数的对称性,导入课题.
二、有效的例题设计
新课改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发展能力、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例题设计中要突出目的性、启发性、示范性、变通性、层次性.例如,在新授课《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时,设计例题:
(1) 若α为锐角时,当sinα=45时,求cosα,tanα的值.(目的性明确.)
(2) 若α为第二象限角时,当sinα=45时,求cosα,tanα的值.(启发学生:抓住“最近发展区”逐步展开.)
(3) 当tanα=45时,求sinα,cosα的值.(通过变式,达到举一反三.)
再如,《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例4:已知OPQ是半径为1,圆心角为3的扇形,C是扇形弧上的动点,ABCD是扇形的内接矩形,记∠COP=α,求当角α取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题不仅要选得当还要讲得精、变得通.通过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能力、渗透思想.例题讲解后还应让学生对解题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培养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梳理知识、理清思维,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构建高效的学习方式
高中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上,还是对能力的要求上都与初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教师需要:1.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2.要求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3.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指导学习预习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预习中以问题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去阅读教材,就不会感到无趣了.
例如,在“根式”一节的预习中,可以提出这样的一组问题:
(1)4的平方根是什么?8的立方根是什么?
(2)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
(3)什么是n次方根,你能总结一下吗?如何表示?
(4)n次方根的意义是什么?
(5)n次方根有什么样的性质?
在课堂学习方式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让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参与思考.同时抓住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根据课堂内容的要求,教师讲解例题时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练习和积极的思考回答中不断发展数学思维,以进一步强化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有助于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