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灏
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而形成知识的构建.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再分层练习巩固,进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1)”中,情境创设为: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通过观察图案,指出平行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2.问题情境导入:如图是某区部分街道示意图,其中BC∥AD∥EG,AB∥FH∥DC,從学校站乘车到书店站只有两条路线有直达的公交车,喜羊羊走路线1:学校—E—A—F—书店;美羊羊走路线2:学校—H—C—G—书店.谁先到书店?
再如,“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情境创设如:1.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图形,观察下面每组图片有何特征?(课件演示)2.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一些例子吗?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首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情境,在情境中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从生活过渡到数学学习中,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二、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师生互动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而学生则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然后和同伴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在分组探究后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数学知识认知.
三、分层练习,培养技能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也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分层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一般而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上、中、下的分层训练.
在分层训练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符合学生层次的训练,也可结合课后练习进行,但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如在二次根式的教学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练习中针对二次根式的概念而设计;对基础稍好的学生而言,在此基础上可用练习来促进学生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a)2=a(a≥0),a2=a(a≥0).掌握a·b=ab(a≥0,b≥0),ab=a·b;ab=ab(a≥0,b>0),ab=ab(a≥0,b>0)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要通过练习引导该部分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在教学中,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是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来进行练习设计,要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从“题海战术”的束缚中走出来.
总之,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训练,让学生逐渐获得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