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2013-04-29 17:00叶嘉逸
文学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文本细读虚词

叶嘉逸

内容摘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这篇文章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标教材都被选入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从宏观角度分析作者情感,最小的单位也只是到句子分析为止。其实作为文学大家的鲁迅先生是将情感倾注入于每一个文字。而在现代文中,教师常常忽略看似不起眼的虚词,本文将重点从虚词出发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知道作者在运用虚词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 虚词 文本细读

【教学设想】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非常优秀的写人记事散文,这篇文章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标教材都被选入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从宏观角度分析作者情感,最小的单位也只是到句子分析为止。其实作为文学大家的鲁迅先生是将情感倾注入于每一个文字。而在现代文中,教师常常忽略看似不起眼的虚词,本文将重点从虚词出发,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知道作者在运用虚词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这一部分文字反映的刘和珍人物形象。2.品味这一部分的虚词运用,学会独立分析。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

研读法:文本细读;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感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1.教师引领。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进入文章的第四部分。大家觉得与上一部分相比,鲁迅先生在这部分的情感色彩有什么特点?

生:感觉这里情感比较激烈,上一部分的情感平淡一些。

师:非常好。那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愤怒。流言很可恶。

生:还有震惊。卫队开枪,死伤数百人。

师:我听到有人说惊,有人说怒。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说“惊”,文中鲁迅先生“惊”的情绪出现了几次?

(学生答案不一)

师:看来意见分歧很大,那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的第四部分。

2.文本细读,品析“惊”情。

师:“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这一句中想必大家都读出了惊讶的语气,但是好像又不明显,因为这个表现惊讶的词语并不显眼,它就是“才”。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可以说是革命的一面旗帜,但是连他这样的人物也不知道十八日有一场有组织的请愿活动,“才”字写出了鲁迅先生自以为消息闭塞,请愿消息传来时惊讶了一下。这是第一惊。

师:“下午便得到噩耗”,老师刚才重读了哪个词?

生:便。

师:大家想一想,用“便”连接的两个词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两个词发生的时间跨度非常小,在这里上午和下午的事用“便”连接,再联系下文卫队开枪,说明形势陡转急下。这是第二惊,惊的是形势陡转。

师:接着下一句“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请一位同学来分析这一句的“惊”。

生:这句话有两个“惊”。一是惊卫队开枪,二是惊刘和珍君的遇难。我是从“居然”、“而”、“即”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归纳得很完整。把老师想说的都已经涵盖了,大家同不同意他的意见?

生:同意。

师:那我们接下来加快进度,看下面两句话: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这一句话只有惊的情绪吗?

生:还有其他的,比如怀疑。

师:鲁迅先生怀疑什么呢?

生:怀疑政府真的有这么残忍杀害群众,怀疑刘和珍君真的在府门前遇难了吗?

师: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读课文)

师:你刚才好像特别重读了几个词,说说是哪几个词,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重读了“但”、“也”、“竟”这几个词,因为它们写出了作者怀疑和惊讶的感情。

师:这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但是重点读的词还不完整。“但”、“竟”、“还”、“也”这几个都需要重读。特别是从“还”到“也”到“竟”这几个词的连用,一步一步把鲁迅先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革命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但连他也没想到政府的惨无人道,刚才那几个词反映出和老奸巨猾的段政府相比,鲁迅先生认为自己还是天真幼稚的。

师:再来看“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这一句应该重读那几个词?

生:况且、更。

师:对。我们知道在很多游行请愿活动中有一些狂热分子,他们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阻碍了正常的秩序,政府会对这些人采取必要的措施。可是你认为刘和珍会是这样一个人吗?“况且”是一个表示让步语气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退一万步讲,也轮不到这样一位始终微笑的青年女学生喋血街头啊。

师:再来看第二段: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这里一个“便”字,铁板钉钉,事实确凿。随后,一个“又”字和“简直”把情绪推到了最高潮,政府的手段如此惨无人道,这是鲁迅先生的第五惊。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鲁迅先生在这里惊了五次,分别是:1.请愿活动2.形式陡转3.死伤数百4.刘君遇害5.手段残忍。惊的层层推进,惊从开始的惊讶,到震惊再到饱含悲痛,非常有层次。

我们刚才是通过虚词的分析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变化,所有的虚词将鲁迅先生不同层次的“惊”穿针引线天衣无缝地交织在文字中,平时被我们忽略的虚词竟然能有如此的感染力,所以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他们,要细细体会,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巧妙地运用它们,为情感的描写添砖加瓦。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把刚才分析惊的方法运用到分析“怒”当中去,继续对这一部分的第三四五段中的虚词进行解读,讨论完每个人都要记录下来,课后交上来,下一节课抽几份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师:在交作业之前,老师要问鲁迅先生在这里“怒”的是什么?

生:政府说他们是暴徒,流言说他们是受人利用的。

师:什么是请愿?请愿就是采取集体行动要求政府或主管当局满足某些愿望,或改革某种政策措施。请愿只是一种和平的建议活动,而刘和珍竟然在这样的活动中被政府杀死。在她遇难之后,还诬陷她。我们看到这里的刘和珍是一个什么形象?

生:一个冤屈的人,被诬陷的人。

师:很好。但这一部分令我们印象更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情感。今天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虚词还有如此大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能够运用到写作中去。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君文本细读虚词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思路
《记念刘和珍君》情感表达的方法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