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培养

2013-04-29 13:57赖翠平
地理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初中生意识课堂

赖翠平

一、初中生地图意识培养的迫切性

1.新课标对初中生地图意识要求高、挑战大

据统计,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地图知识和技能直接相关或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的内容有44项,占内容标准总项目数的 42.3%。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等。这些要求都依赖于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有效地附在图上,将大量地图在较短时间有效地讲授、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2.地理教材图表类型多、容量大

“图文并茂”是中学地理教材一大特色。丰富多彩的图表资料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最大优势。初中地理教材包括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表格六种图表,总数达783幅之多,其中,地图类型齐全、功能各异。初中地理课时有限,对于初步涉及地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类型多功能全的图表其承载信息量大,增加了一定学习难度,所以应及早提高学生地图意识,让其会学、自学、乐学。

3.初中生地图意识水平低、差异大

笔者曾分别在某乡镇中学初二年级一个“重点班”(记为A班)与一个“普通班”(记为B班)布置如下作业:在一张16开的白纸上画出中国轮廓图并填注相应信息。从结果来看,学生地图意识普遍低,尤其是B班学生,不能主动画图,在教师监督下也很难完成任务,且完成者多是临摹,没有意识自己动手画出脑中的地图。另外,学生地图意识差异大。这两个班级的地理教师和授课进度相同,A班学生较主动,自画人数达55人,完成程度也几乎是B班的20倍。这两个实验班在乡镇中学具有代表性,可见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非常迫切。

二、影响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因素

1.学习内动力不足

初中生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的学习欲望不强,生活学习中运用地图频率低,地图意识自然就低。这导致地理课堂中教师很难展开地图意识的培养活动,如讲到简单的地图时,学生没有学习欲望,注意力不集中,讲到以简单地图为基础难度较大的地图时,学生会因为不懂而产生厌倦等。

2.课时少难度高

初中阶段地理课每周只有2~3节,地理属于“副科”,自习时间学生都会选择学习其它科目,所以学习地理的时间仅靠课堂讲授的时间。课改后,地图与文字的比例大为提高,部分重要知识点甚至只用地图呈现,难度较大,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的“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很多地图如果没有教师专门讲解,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读懂,有时连预习都很难做到。

3.自主学习方法缺乏

很多学生反映不懂如何学习地理,只是背诵教师的课堂笔记。学生除课堂上与教师一起学习地图,课后不会自学、多学地图,地图意识自然难以提高,地图能力也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间有限,难以消化吸收,更不用说举一反三,课后又缺乏自主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再次回到课堂中,就会觉得越学越难、越没有兴趣,连一开始激发的地图意识也会慢慢消磨掉,甚至厌学地理。

4. 教师地图运用率低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感官信息、获得知识来源的主要工具。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堂多采用讲授法,遇到图表时直接讲授结论,很少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探究学习,更不用说通过画图、地图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只记笔记、背笔记,脑海里很少有地图。经了解,初中一线教学的地理教师很多不是地理专业出身,地图意识的高低值得思量。

5.课堂讲授方法枯燥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用图少,而且讲授方法也枯燥。很多学生反映没见教师在黑板上画过地图,而学校提供的许多重要挂图也成了摆设;同年级教师少,甚至只有一个,教法的探讨与交流成为奢想。学生的地图意识受教师的教学影响非常大,而每一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受益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教法枯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方法缺乏,极大地影响地图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初中生地图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地图意识的培养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能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地图学习活动难度必须适中,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水平。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培养和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学生只有从学习结果中得到良好评价才能激发其兴趣,进而提高意识,也只有通过反馈的结果,学生才能知道某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积累经验,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自身。

2.地图主题原则

培养学生地图意识,必须时时以地图为载体,每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地图学习,做到多见多想、多画多练、图文结合,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让学生见其字想其画,见其“图”忆其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本和地图册上的地图,尽量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并以课题为中心,开展地图活动。

3.复习巩固原则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及时复习有助于加强记忆。虽然记忆图像比记忆文字要牢固(如人记忆经历的画面要比说过的语言牢固),但是长期不用的知识一样会忘记。时时不忘用图、主动用图,可使地图在人脑的印象越来越深刻,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图、活用图,注意地图之间的关联,及时联系,达到复习效果。

4.方法多变原则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使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必须使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思想、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特点,同时体现时代特点和教育风范。科学地优化组合多种方法,使用多变的授课方式,学生对地图会始终保持新鲜感,而且在多变的形式下,他们对地图的理解会更深刻。

四、初中生地图意识的培养策略

1.兴趣导入形成内动力

据有关调查显示,初二学生的兴趣水平往往不如初一学生,而高中学生的兴趣水平下降更加明显 。因此,学习地理之始,是激发兴趣之最佳时期。兴趣是对事物深层次的关心和注意,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实施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才产生,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图是师生学习地理的法宝,要掌握规律,获取地理知识的“窍门”,以兴趣导学。如在教学生识记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时,利用简称按一定顺序编成小故事:“同学们有过饿(鄂)的感觉吗?饿了是否吃什么都很香(湘)?来一碗(皖)肯定舒(苏)服吧?注意,要干(赣)则(浙)富(沪),不干事则会穷!”边念黑板上板书的简称,边将其标画在长江干流图上,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记牢图上地理事物。

2.合理运用地图强化效果

教材中的地图不仅类型丰富、数量多。有的地图出现在一节课的正文之前,适用于导入。如学习多变的天气时,课文一开始就出现三幅景观图,教师可用其导入,从描述阴晴、风雨、冷热等词导入天气,这些贴近生活、感官性较强的景观图可让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课改后的地理教材,一般都会在课后设计有一项活动内容,有时还附有与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相关的地图,如在学习气温的分布时,“图 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就是在课后活动中出现,教师要注意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3.课堂学法示范释疑解难

提高学生地图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是进行读图引导。严格坚持按图名、图例、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读地图时要根据地图本身内容,采用不同方法。二是进行画图示范。教师要敢于创新,配合教学多画简图。教师迅速准确的板图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应注重进行识记地图、仿绘地图、分析地图信息等练习。三是进行析图指导。析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很多,但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因为有的题目没有地图,却要应用地图分析才能达到释疑目的。

4.以地图为主题开展趣味活动

课堂活动要以地图为中心展开,将要讲授的知识都依附在地图上,知识有依托才会深刻持久。如学习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时,把中国行政区图挂在黑板上,课前做好标有各省简称的卡片,以竞赛形式将学生分组,让其贴在相应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在有趣的竞赛中帮助学生记忆。还可布置学生周末制作中国政区拼图,并组织学生比赛,让其在趣味与竞争力十足的活动中熟悉地图、掌握地图,从而热爱地理。

猜你喜欢
初中生意识课堂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