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学术报告

2013-04-29 12:16
中国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普及办学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2011年11月,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2011年,我们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84.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概达到了30%,即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也就是说,从教育普及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基本上完成了普及的主要任务。接下来,重点要解决的是高中教育的普及与质量问题。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到2013年应该能够达到85%,那么达到多少算基本普及?普及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待于研究。另外,在高中教育经费问题上,到底高中阶段,特别是普通高中生均经费应该达到多少?其中政府应该投入多少?这也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在高中办学体制上,原来我们还有国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这些年清理改造弄得黑白分明——要么就是公,要么就是私。这个路子到底对不对,我们也希望有学者和校长们的研究与呼声。没有高中办学体制的多样化,高中的办学活力不可能提升上来。在办学体制这一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探索的空间。仅仅靠公办这一条腿走路,恐怕很有问题。当然有人说现在有民办。这两年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是前几年我们国家平均每年有100所左右的民办高中关闭了。为什么民办学校很难打造成能与公办学校竞争的优质学校?这恐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下一步,高中教育改革中,体制机制改革仍然是非常难的课题,希望通过地方的试点有所突破。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是综合改革,它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它牵扯到人事、投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一个主题词应该是高中校长的办学自主权。高中要想有活力,一个基本的逻辑应该是校长要有决策权。我们讲多样化也好,讲特色也好,如果没有高中校长的自主决策权,讲了也没用。但不管如何改革,高中学校的招生权原则上是不会下放的。因为基础教育保证的是面对大众的公共教育,它不是专业教育,你不能选择人才,有教无类是它的基本原则。高中学校的特色不应该是通过招特殊的学生来打造的。对于一些特殊人才,需要学校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就目前来讲,单独设尖子班这个事我们还得再研究。体制改革中如何加大校长自主权,怎么建设一套现代学校制度,这是未来几年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另一个要努力的方面是课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至今已十年了,应该进行修改。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修订的准备工作,大概委托了十五个专题研究,从各个方面做了评估和调研,现在正在进行信息汇总,即将召开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它直接牵涉到每年八九百万考生的利益。如何改课程?首先要解决一个瓶颈问题——怎么考。这两方面必须协同,否则课程即使改了,考试不改的话,落实起来就会很困难。我们已经走过的十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高中怎么改,对初中办学又有直接影响。高中课改的设计是相当复杂的工作,但我们必须要去做。

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协同推进,统筹课程、教学、教材、考试评价。总的来说,我们在2003年设立的高中课改方向和理念是对的,但是我们的方案在过去的十年执行下来,得到的反馈是有点过于理想化。下一步的课改是坚持基本方向,完善我们的方案,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在技术上要解决好一对基本矛盾:公共基础课程与选择性课程之间的矛盾。现在国家课程占总课程的百分之八十几,这是不是需要减?减多少合适?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国家课程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这使得高中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受限。因此,只有减少国家课程的比例,增加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国家课程的比例具体需要减多少,这要依据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但无论如何,降低国家课程的比重,同时增加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比重是一个改革方向。另一个方面,公共基础加选修的内涵怎么解读?这些年我们的选修课有些变味——选修内容一经高考考纲规定,都变成必修了。如何把选择权交给学校、还给学生,这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现在的高考尚未体现学生的选择权,这不符合高中生的发展需求。怎么能够按照高中生的发展特点把考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是高考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高中课改如何解决公共基础和个性选择之间的矛盾,是高中课程方案设置最为关键的问题。

最后一个方面,我想谈谈评价。评价不单单包括高考,还有平时的教育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这是我们司2013年工作重点之一。现在要想形成一整套的支持高中改革的政策,評价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高考改革的周期比较长,但其他评价可以随时启动。我们现在在推进两个工作,一个是如何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思路是学校提供真实可靠的有代表性的素材,这是高中各校的主要职责。而如何评价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的任务,高校看重哪方面的素质,可以在评价时赋予其更高的权重,而不能把评价排队的事情让高中来做。另一个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我们即将推出一个方案,其根本目的就是扭转大家只看考分来评一个学校的局面。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加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情况,我觉得它在改变“育分不育人”的局面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引导大家正确地看待教育质量。

高中教育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除了高中内部要衔接好,我们还要跟社会互动,跟大学互动,跟国际互动。比如现在高中怎么参与到国际化的大潮之中?这个问题现在十分突出。比如有一些学校,全部使用境外的课程,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是要吸收引进一部分国外的课程,这些课程到底怎么引入,引入之后国家怎么来管理,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2010年我们做过统计,打算参加洋高考的大概有十万人左右,这两年迅猛发展,恐怕不止十万了。那么我们如何来管理?

我觉得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思维方式,研讨会、论坛除了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之外,我建议,还要把我们的高中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好地梳理出来,我们决策部门也十分需要清晰一线的高中教育都面临哪些问题,这样我们大家才能“对症下药”,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林静 )

猜你喜欢
普及办学改革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改革之路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瞧,那些改革推手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