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反规划理论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2013-04-29 00:44郑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应用

郑鹏

摘 要:阐述了“反规划”理论的提出、传统规划理论的弊端、“反规划”理论的内涵、主要原则及内容,并以桐城市新渡镇为例,介绍了反规划理论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反规划理论;美好乡村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5-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村村通公路覆盖大部分自然村,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水电通信设施不断加强与改善,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地推进。但是我国的乡村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建房无规划无设计,饱和建房现象突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仍有存在,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文化教育建设滞后,投入不足等。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传统的规划观和规划编制方法给目前的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已经显现,如果再将这种规划观引入到我省的乡村建设中,无疑会对今后的乡村发展产生一定的掣肘。所以有必要引进反规划理论来指导我省皖西南地区的乡村建设。

1 反规划理论

1.1 反规划理论的提出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它是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

反规划理论不同于以往的旧有规划中的“人口-规模-性质-布局”为主导的规划理论,而是提出首先规划和完善非建设用地,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能够维护居民生态服务质量、维护土地生态过程的安全的生态景观格局。这种规划理论的提出就是为了应对旧有的规划观。

1.2 传统规划理论之弊端 传统的规划理论的基础是通过预测所要规划区域内的将要承载的人口规模,乘以国家现有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得出各类性质土地的用地规模,然后在这个用地规模的基础上来分配和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和空间布局。但是如果将这种规划模式应用于乡村建设则有明显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规划美好乡村布局。在安徽省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在乡村建设中规划建设和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出发点是好点,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回归到旧有的城市规划格局中,以人口规模为出发点进行规划,明确了规划建设边界和建设规模。然后再明确各种空间布局的界限。从根本上讲,在规划中还是着重强调乡村聚落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乡村的自然属性。

(2)乡村地域系统是一个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高度契合的相对稳定的简单的空间系统结构。在中国目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不断地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旧有的规划中人为简单的划定建设用地规模,除了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外,还会造成城市化后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浪费,已经成为建设用地的土地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进行整治才能达到复垦的要求,影响到未来农村的长期发展。

(3)从深层次上来讲,既有的规划理论指导下的规划仅仅是对乡村房屋建设的规划,刻意追求过大过宽的马路、大水塘等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导致“千村一面”的后果,侵占耕地、破坏水域,使依山傍水的村容、自然协同的村落环境被打破,同时割裂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基本农业文化系统可持续的功能,影响了原有乡村生态肌理和乡土文脉的传承。

“规划的要意不仅在规划建造的部分,更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留空的非建设用地”。在既有的已经提出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和各类配套设施用地是规划的重点。其实,同国家确立的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的思维一样,反规划理论要求首先是确定要保护农田、水塘、河流以及同生态保护相关的林地山地的范围,这些要保护的地域应纳入村庄生态环境保护范畴,除了面临战争或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等重大公共利益需要之外,任何人不得占用规划所划定的保护区内的任何一寸土地,以形成低投入,高收益的能够维护村民生态安全、维护规划区域内生态稳定的乡村生态景观格局。

1.3 反规划理论的阐释 在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田园城市、卫星城、邻里单位理论等城市规划过程中,西方的城市伴随着工业的文明进步而不断进步,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交通、环境、人口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就有学者提出了类似的规划理念。比如说绿地优先思想的出现,即一般先确定绿地的位置,然后再布置居住、工业和道路等用地。还有早在100多年前美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时,城市规划者的先驱艾利奥特、迈克哈格提出了设计遵从自然的思想。

但是“反规划”理论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的真实性是区域规划发展的基础,但也并非是简单的绿地优先。同时反规划理论不是反对使用规划来建设美好乡村。反规划是一种逆向、辩证、反思的规划思维方式。旧有规划的核心是我要怎样建,而反规划理论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方法论,在这种规划观中要先确定什么地方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改善的需要不能建,然后再在合适的地方建。换句话说,“反规划”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空间规划的方法论。

1.4 反规划理论主要原则与内容 反规划理论是在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反思城市状态:它表达了对我国城市和城市发展状态的一种反思;(2)反思传统规划方法论:它表达了对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传统规划方法论的反思,是对流行的多种发展规划方法论的反思;(3)逆向的规划程序:它表达了在规划程序上的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首先以土地健康和安全的名义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而不是从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出发来做规划;(4)负的规划成果: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及其类型和控制的强度,构成城市的“底图”和限制性格局。而把发展区域作为可变化的“图”,留给渐进式的发展规划和市场去完善。

2 反规划理论在桐城市新渡镇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我省皖中地区乡村规划首要解决的是在不破坏乡村原有的自然环境、自然水系、村庄肌理和传统风貌的情况下,由4部分组成,即由《XX县(市、区)村庄布点规划》、村庄体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村庄设施规划所组成。

2.1 新渡镇简介 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江淮之间,属于丘陵地区。全镇国土面积117km2,人口7.1万人,辖有13个村。该镇乡镇企业发达,交通便利,小城镇建设是新渡镇的一大亮点。桐城市域南部具有皖西南山水文化与风貌特色,城镇品味逐步显现。依托于新渡镇镇区来编制周边乡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即在这样一个乡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镇区周围做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着实不易。因为一旦规划不合理就会偏向于乡村城市化,给美丽的乡村带来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

2.2 明确、划定和保护乡村生态基础设施 先行规划和设计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再行安排村庄规划。即先将乡村生态基础设施保护、控制起来,使乡村基础设施得以延续和发展。乡村生态基础设施,是指乡村赖以生存的自然系统,是村民能够持续获得自然产品的基础。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分为4大部分,村落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系统。村落生态系统是以村落为基础,以农村人群为核心,以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以建设设施为重要栖息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田为依托,由人工种植作物为主要成员,群落单一的人工生态系统。反规划理论正是将森林草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同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一起构成了乡村生态的基础屏障。

如果依照旧有的规划观进行规划,则上述农田、森林和水域生态系统则会被因村庄发展建设需要而冲击成点状布局,原有各系统开放交流的局面被打破,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均衡也会被打破,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村落生态系统也会因为失去同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变得无生趣,并不利于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会失去特殊文化氛围,产生千村一面并趋向城市化的后果,不利于村民生产生活的提高。而反规划理论要求,首先确立和保护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将农田、水域、森林草地等与村落连接在一起,形成特色生态景观格局,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其他建设。

2.3 合理进行村庄布局 新渡镇的地形条件是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出丘陵和平原交错的地带分布。因此在选取村庄建设布局时,应避开水源点的上坡处,尽量选在水源地的东南方向。同时在布局上可尽量靠近新渡镇。在这样一个工业镇附近实施乡村建设,就是要依托新渡镇的小城镇建设来实施乡村规划和建设。

新都镇处于双薪开发区以内,随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渡镇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果在目前的乡村规划中明确了建设用地只减不增的原则,那么村落靠近新渡镇的布局模式则有可能成为限制新渡镇镇区规模扩大的障碍因素,从而保护新渡镇乡间原有的景观格局,同时也将促进新渡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同时新渡镇属于桐城文化派发源地,这一区域以读书为胜,文化产业兴盛。在布局时注意突出学校的中心地位,有助于重学思想的传承,保护区域内特有的乡土文化。

3 “反规划”理论在乡村垃圾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美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以后,垃圾收储处理设施建设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按传统的规划理论,要计算人口数,然后按照每人每天会制造的垃圾量和污水量,计算得出应建设多大规模的垃圾站和污水处理设施。其实,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农村有着天然的自然环境。同时与城市垃圾来源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工业废渣等种类较多以及分类处理困难等相比较,农村只面临着生活垃圾污染的威胁。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中的生物垃圾如丢弃的食物果皮等可用于堆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但是有些垃圾如食品包装袋等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则必须收储掩埋处理。

因此在建设乡村垃圾处理设施时,还应规划建设集中堆肥站,这样可以减少分散堆肥对乡村水体、空气等污染,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景观。此外,还可以做到垃圾的减量化、减少运输、降低运行成本、避免环境污染;将垃圾还田,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乡村污水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不会面临如工业污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因此淤泥可以还田。在建设过程中,应选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如速生耐寒水生植物污水处理设施。要建两个污水处理池,这样其中一个清理淤泥时,另一个能够正常工作。同时采用水生生物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设与运营投入,减少其他处理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也体现了“反规划”的要求。

4 结语

通过“反规划”理论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规划的思维模式,使乡村建设更加接近“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念,改变千村一面的形态模式,保护乡村的肌理不被打破,乡土文脉得到传承,促进生态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2001(6).

[3]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

[4]陈勇,陈国阶.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J].农村生态环境,2002,18(1).

[5]谭纵波.城市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编:陶学军)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