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马尾松毛虫的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措施

2013-04-29 22:59汪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松树

汪涛

摘 要:石台县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份和皖南山区著名的茶乡,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80.69%,林木绿化率84.68%,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近年来马尾松毛虫危害严重,造成大量松树死亡,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防治任务十分严峻。该文在观察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控制措施:坚持以预测报为主,营造混交林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综合采用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遏制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把马尾松毛虫控制在危险性水平以下。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松树;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16-02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松毛虫,是我国森林中发生面积最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目前全国马尾松毛虫的危害面积常年在200~300万hm2。马尾松毛虫大发生时能在短时间内使大面积的松针被吃光,对松树造成巨大危害,并易导致松树衰弱引起蛀干类害虫的大发生,造成松树成片枯死。当前松毛虫的防治已被列为国家级害虫治理示范工程。

近年来马尾松毛虫在石台县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尽量减少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我们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马尾松毛虫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1 林业概况

石台县总土地面积1 412.3k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1 233.3km2,占国土面积的87.3%。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 092.6km2,占88.6%;疏林地面积15.3km2,占1.2%;灌木林地面积100.6km2,占8.1%;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6km2,占1.3%,其它用地面积8.7km2,占0.8%。现有国家和省级公益林面积54.2km2。活立木蓄积484万m3。森林覆盖率80.69%。林木绿化率84.68%。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长江防护林、绿色长廊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新造林28km2,低产低效林培育32.7km2,中幼林抚育24km2,封山育林32km2,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232.6万元。依托中德合作林业项目,积极推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成绩显著,森林管理、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2 分布及寄主

松树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其马尾松毛虫是我国松树害虫中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积最大、经常猖獗成灾的大害虫,其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海南省、广西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等13个省区,主要为害马尾松、油松、黑松、加勒比松、云南松、火炬松等松树。

3 识别特征

3.1 成虫 成虫体色变化较大,有灰褐、黄褐色或者灰白色等多种颜色。头小,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和雄蛾的触角分别为短栉齿状、羽毛状;雌蛾较大,体长18~31mm,展翅58~71mm,体色较雄蛾浅呈灰褐色;雄蛾体长16~29mm,展翅48~55mm。前翅较宽边缘呈弧形,翅面上有5条棕色横线、中间有一白色圆点、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后翅暗褐色,无斑纹,呈三角形。

3.2 卵 椭圆形,长大约1.5cm,宽1.1cm左右。初产时多为淡红色、表面较光滑,近孵化后颜色变深为紫黑色。

3.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0~60mm,幼虫的体色随各龄期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红棕色和黑灰色两种,鳞毛也有一定区别;老熟幼虫头宽3.2~4.0mm,幼虫的头部浅黄色至黑褐色不等;各节背面有不规则的橙红色或灰白色斑纹。背面有浅绿色宽纵带,身体两侧有灰白色长毛,第2、3节背面簇生灰黑色刚毛,腹面为浅黄色。

3.4 蛹 纺锤形,红褐色,腹末能够自由活动,末端有卷曲似钩状。蛹长22.5~37.2mm。茧长椭圆形,长30.1~46.2mm,灰白色,羽化前颜色变深为淡黄褐色,有棕色短毒毛。

4 生物学特性

马尾松毛虫在安徽省石台县1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3~4龄)幼虫在松树叶中、树皮缝内、在树下灌木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越冬,来年2~3月随着气温(10℃)的升高而出蛰。成虫和幼虫的迁移扩散能力都很强。成虫的趋光性较强,以晚上8时最为活跃。成虫寿命一般有4~10d,有较强的迁飞能力,喜产卵于生长茂盛且未曾受害的松林松针上,为方便孵化幼虫获得更多食料。成虫大多在夜间交配和产卵,产卵量很大一般为200粒左右,最多能达到500粒,产卵在针叶上成串或成堆排列。卵期7d左右。

初孵化幼虫有群集生活的习性,喜啃食针叶的边缘使针叶呈现卷曲枯黄;1龄和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并可借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3龄和4龄幼虫可分散取食为害,食量不断增加可啃食整根针叶;5龄和6龄幼虫在食料缺乏的情况下有迁移习性,喜取食老针叶。幼虫的取食量大,其中6龄幼虫食量占幼虫取食总量的80%左右,是所有幼虫取食量最大阶段,大约100条幼虫就可将10a生的松树的针叶全部吃光,所以马尾松毛虫的危害非常严重。常以4龄虫口密度作依据来预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因为初龄幼虫自然死亡率高,能达到80%左右,而4龄的幼虫死亡率不大,数量较为稳定。

5 防治措施

为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天敌和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无公害防治。

5.1 做好测报工作 做好虫口监测是控制松毛虫等间歇性猖獗的虫灾的前提。统计马尾松毛虫幼虫虫口数量可采用木锤猛击树干将幼虫振落的方法。同时,还可使用性信息素、黑光灯诱捕进行诱捕了解虫情。

5.2 营林措施 营造针阔叶混交林,马尾松可与适于本地生长的阔叶树混交;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增强松树抵抗力,提高松树抵御松毛虫的能力;同时选育抗虫树种,如火炬松有较强的抗虫性。

5.3 生物防治 在松毛虫的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应用的有病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以及赤眼蜂。(1)施放球孢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是其幼虫致死;(2)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释放赤眼蜂的数量每1hm2有效雌蜂50万~150万头,放蜂当日微风、气温适度,相对湿度较大的晴天放蜂;(3)保护、招引益鸟。

5.4 人工物理防治 以消灭越冬虫体为主。及时剪除受害枝、摘除蛹茧,还可采用人工捕捉幼虫和黑光灯诱捕马尾松毛虫成虫。

5.5 化学防治 在马尾松毛虫高发区,选择使用高效的一些低毒化学杀虫剂强压马尾松毛虫数量,以阻止扩展和蔓延。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抗药性最差,要狠抓越冬代防治,这时期防治是一年之中药剂防治最有利的时期。防治的药剂选用25%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加柴油5 000倍液进行烟雾防治。此外,考虑到马尾松毛虫对化学药剂的耐药性,可选用辛硫磷、亚胺硫磷等药剂交替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国家森防总站.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3]陈昌洁.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张华庭.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调查样树的选择[J].中国森林病,2001,6:28-29.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松树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松树
松树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松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