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风水观

2013-04-29 22:59:26王一飞马英豪叶文学郝应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风水学民俗文化风景园林

王一飞 马英豪 叶文学 郝应林

摘 要:在分析了风水学的科学性和民俗文化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和弘扬全新的风水观才能使风水学在现代中国民族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水学;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23-03

风水学是古人与大自然经历了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而发明并演化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择居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人们对于生存和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学问。发展并实践了数千年的风水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当下国人受东西方学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及自身文化断层的影响使得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时代认知局限性[1-3],因此这就注定了风水学中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内容在近代被国人自己扣上了“封建迷信”的帽子加以完全的批判和否定。如:《辞海》(2000:1851)中被定义为: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相反国外诸多大学学者和建筑规划师们却对风水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考证,研究专著和论文更是层出不穷[1]。而国内业界却仍沉浸在古典园林的辉煌中,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却毫无成绩,面对这种尴尬的现状我们应该尽快树立一个客观而全新的风水观来保护和继承我们残存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国现代民族风景园林的发展指明方向。

1 风水学的科学性

风水学集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人体生命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中国古代环境规划设计理论,是我国的传统科学,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

1.1 理论方面 风水学对于地质、水文、气象及建筑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及操作技术体系[1-3]。据考证风水学的理论源于有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易经》,其后各朝各代都涌现出大量的风水著作,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有晋代的郭璞所著的《葬经》、《葬经翼》、《青乌先生葬经》等。其中有几个极其重要的风水思想和理论如《大地活体论》、《大地生气论》、《大地人体相似论》、《天人感应论》及《天人合一论》等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4],而且闪烁着严谨的科学价值,对于我国城市、村落、宅居的选址、环境的优选、生态景观的塑造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大地生气论》的思想中认为“气”是中国风水的核心,王充《论衡-自然》中亦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意为“气”充盈大地,为万物之源,维持并决定着生命的存在及形态。在数千年的风水堪舆实践中,中国风水依据“气”的存在之象与存在之理,总结出了一套实际勘察操作的理论。如《葬经翼》曰:“气吉形必秀润,特达端庄;气凶形必粗顽,欹斜破碎。”“地盲佳气,随土所生,山有吉气,因方而止。气之聚者,以土沃佳;山之美者,以气止而吉。”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地气旺盛适宜生产和生活的地方的形象描述,如我国江南地区自古地气旺盛,可谓之山青水秀、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因此人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道德素质,钻研科学文化,自然可以谓之人杰地灵。

1.2 实践方面 记录城址选择过程和布局原理的文献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周礼-考工记》、《管子》和《墨子》等,“相其阴阳,观其泉流,相土尝水,法天象地[1-6]。”展现了古代先哲们对城址周边的水文、气象、土壤、植被、地形等进行的一系列艰辛的勘察工作,因此也造就了一大批山水历史名城如北京、长安、咸阳、苏州和南京等,其在大环境选址及小环境布局上所表现出的科学性时至今日都令人大为赞叹。

1.2.1 在选址方面实践的科学性 风水学也很注重水。水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在《葬经》中有言:“气遇风则散,遇水则止。”水与气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好水的地方地气旺盛,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繁多,生态系统越趋稳定,环境质量就越好。因此风水学还拥有一套对于水源的水质情况、水文变化、走向及形式的调查方法,并对各种情况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和描述,并给这些微地形加上了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词,来迎合和满足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如适宜落址的玉带局和不适宜落址的反弓煞局(见图1、2)

1.2.2 在布局方面实践的科学性 我国地处北半球,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季主要受东南暖湿季风的影响,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因此风水学在城市、村落和住宅的布局上主要强调的坐北朝南的格局。朝南会获得更多的阳光,以起到提高室内的温度、杀死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通风的作用,背北用墙体以抵挡冬季西北方向的寒风,保证冬季室内温度。《地学批南》中载:“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是无妨。向西向北所受都凉风寒风,谓之明风,直有近案这兰,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衰败了稀。”这就是说建筑要在格局上避免西北风[2]。

2 风水学的民俗文化性

风水学除了上述具有科学性的部分以外,受时代认知局限性作祟而被当下国人看作是封建糟粕的内容恰恰是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不应该予以评判和否定。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7]。中国民俗文化因其地域经济与民族历史文化构成的原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7-8]。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风水学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所具备的以下3大特征。

2.1 民族性 一种民俗文化的产生、传承、发展和演变离不开其所植根的地域经济与民族历史文化构成的土壤,这就使得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性和复合性的特征[7]。风水学是古代华夏民族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与大自然经历了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社会生产实践而发明并演化形成的,它的天人合一等诸多思想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信仰和对天、地、人三者关系认知的高度。因此风水学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所形成的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民族性(见图3)。

2.2 共享性 风水学的共享性主要表现在认同性和实用性2个方面。所谓认同性是指风水学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被广大中华民族所认可和遵守。所谓实用性是指风水学在中国的这片大地上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日(下转127页)(上接124页)常生产和生活服务了数千年,人们依赖风水展开了生产和生活。直至今日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不管是丧嫁、营业还是住宅建设时都会请一些风水先生前来查看风水,选择吉日以满足民众趋吉避凶的心理。风水学服务了民众,满足了各阶层民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这种共享性使得风水学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不管它表现的有多少神秘和奇异,都不能磨灭其所发挥的作用。

2.3 传承性 传承性是任何一种民俗文化得以流传和发扬广大的重要方式及特征。风水学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性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和变异性2个方面。

2.3.1 风水学传承性中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当中人相袭,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中国民俗突出性格表现之一[7-8]。风水学传承性中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两大因素所以决定的:其一是风水学所根植的文化基础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大陆型农耕文化的国家,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发生了几十次大规模的王朝更迭战争,但我国的农业社会的基础和性质并未发生动摇,因此植根于我国农耕文化土壤里的民俗文化风水学就得到了相对稳定的传承。其二是风水学所倡导和推崇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与民众保持着一致性。中华民族创造了我国的农耕文化,而风水学又根植于这种农耕文化里,因此风水学所倡导和推崇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中华民族的信仰、文化基础是一脉相承的。另外,风水学共享性中的认同性和实用性也为其传承的稳定性提供了思想保证。

2.3.2 风水学传承性中的变异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由于我们的社会最终会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革,这种变革必然会使得我们风水学所研究的对象也跟着发生变化。如风水学里所研究的对象“砂”和“煞”也从最初山野间的山石、土丘、坟冢等逐渐演变成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立交桥、发射塔、高压电塔等的现代构筑物(见图4)。这些研究对象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风水学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异性,但这种传承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变异性必然会使得风水学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在国际化的潮流当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3 结语

近年随着国内对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思想的积极响应和国外景观生态学思想的传播下[9-11],风水学里老祖宗的一些思想才在国内被小心翼翼的重新拾起,但东西方学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和文化断层的存在导致民族景观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应用上总显得畏首畏尾,不够自信!做出的民族景观显得生硬而没有生气。只有解放思想、修正观念,树立全新的风水观才能更加大胆而自信的应用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使得我们的民族风景园林回归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新时期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希贤. 中国风水学理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滕野. 风水[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3]钱穆. 中华文化十二讲 [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赵景伟. 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风水观[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41-45.

[5]董欣宾. 中国风水学术记悟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6]吴志强,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8]萧放.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3,23(2):24-33.

[9]龙彬. 论中国山水文化和山水城市[J].中华建筑,2000,04:34-35.

[10]鲍世行.钱学森与山水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0,06:15-20.

[11]骆天庆.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J].中国园林,2000,3:81-83.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风水学民俗文化风景园林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住区(2022年6期)2022-02-15 08:48:02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风水学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5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1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3
传统风水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家居风水学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9期)2016-04-26 10:10:14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中对于风水学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8期)2016-04-16 0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