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角下的高中散文教学

2013-04-29 00:44许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意境散文文章

许燕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散文均语言优美、富有文采,且抒情性强,注重表达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成功的散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美”这一特质,就散文本身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展开深入钻研、讨论,将散文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审美过程,丰富作品的内涵,从而实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

一、整体赏析,发掘意境美

意境美是散文给读者带来的最直接、最强烈的美感,奠定了读者对散文的整体印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发掘意境美是开启课堂审美之旅的钥匙。

首先,理清行文思路和主线。“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第一大特点,其灵活自由的结构和洒脱不羁的写作形式给学生发掘意境美制造了一定难度,所以,理清行文思路和写作主线就成为散文审美的基础。文眼最能表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学习散文时若能找准文眼,学生就能轻松把握文章主旋律,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线索、过渡句、衔接词、顺序等方面入手,层层展开,由表及里,循着作者的思绪和情感的发展深入展开阅读,最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

其次,有目的的创设情境对于帮助学生发掘散文意境美非常重要。情境能够将没有色彩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在情境的刺激下再次阅读,美的场景就会自动浮现,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融入音乐元素,并配以准确、有吸引力且充满文学色彩的语言,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让学生透过文字尽情徜徉在优美的意境中。

例如,《祖国山川颂》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也是借景抒情的典范。文章涉及我国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珠穆朗玛峰、高原、西双版纳、黄河、黄果树瀑布等,考虑到学生对这些风景名胜并不十分熟悉,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文章的主线设计一个视频特辑,将文章所描绘的景象展示一遍,并且给不同景物配上或婉约或雄壮或恬静的音乐。这样的视频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国巍峨壮丽的山川景象很快在学生心中形成巍峨壮丽的画卷,他们自然会沉浸其中。

二、比较品味,领略语言美

语言美是散文的另一大特色。散文的语言特点各不相同,或优美凝练,或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朴实感人,语言的选用既是作者写作风格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主旨。对散文语言美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有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有感情地诵读文本、反复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固然重要,比较品读的方法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讲究和用意。语文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散文语言进行比较品味:第一,关注遣词造句。学习散文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动词、拟声词、形容词、叠词、量词等的选用,请学生试着换一个词,感受效果如何,关注这些细微之处,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真谛。第二,重视修辞。对于同一篇散文中的主导修辞方式要格外予以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修辞方式用在不同的地方表达效果有什么相似和差别,如果对其进行修改、移动,效果怎样。第三,进行同类散文的比较。对于相同类型的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比较语言特点,体会各自的精彩之处。如《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案例。

师:“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两句是描写荷花的姿态,你觉得“袅娜”和“羞涩”这两个词用得怎么样?如果换成了“有的迎风怒放,有的含苞待放”,或者直接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生1:用得好,把荷花拟人化了,仿佛看到了荷花像一位美丽又娇羞的女子,姿态万千,楚楚动人。

生2:如果换成了“迎风怒放”和“含苞待放”,只能简单地表达出花开的状态,那种美感完全没有了。

生3:如果去掉了这两个词,这句话就变得很平庸,完全没有了特色,也不能给读者创造什么画面感。

师:说得很好。这两个词用得恰到好处,给我们呈现了无尽的美感,仿佛看到了荷花在微风中的美妙姿态。

三、深入探究,感受情感美

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积淀的真诚倾吐,是理想的表达,也是爱与恨的挣扎,甚至是欲望和信念的纠缠。可以说,情感是散文的精髓所在,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美则是审美的核心,学生要透过文字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直到达到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

首先,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投入情感。情感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教师要率先从语言、语调、神情、肢体动作等多方面表现自己受到的情感触动。这种刺激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诱导,学生也能较快地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作品阅读中。

其次,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散文类型,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做好阅读指导。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散文所侧重的对象不同,表现情感的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同时,作者的生平经历不同,文章的情感基调也不同,教师要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共同诠释情感内涵,并解析作者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的审美体验。

比如《我与地坛》的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作品的代表之一,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感受“我”对母亲的情感转变过程是感受作品情感美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先请学生从勾勒场景和人物形象入手。散文对人物和事情的描写都是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零碎的细节最能展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母亲对“我”开始的自暴自弃的担忧又隐忍的表现,来园子里找“我”的场景,屡次央求“我”去北海看花的语言和神情刻画、以及得到应允之后欣喜的表现等等,这些细节逐个串联,一个深沉、伟大的母亲形象就逐渐清晰了;紧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进行迁移阅读。从这位母亲的形象,读到了哪些人生哲理?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互融合,达到情感共鸣。

审美是高中散文阅读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从整体赏析入手,挖掘意境美,再通过比较品味,领略语言美,最后还要进行深入探究,感受情感美,全面解析散文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214031)

猜你喜欢
意境散文文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放屁文章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