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分作文“境界”之浅见

2013-04-29 00:44:03张慧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稻草境界习作

张慧

高考作文要想在短短的几分钟批改时间内让阅卷教师对你钟情,考生需提升几种“境界”。

一、语言境界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对写作规定的语言发展等级明确写道:“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一位语言专家这样说:“语言优美的文章,见之,如欣赏姣花,赏心悦目;品之,如饮醇酒,久而弥笃。”可见,文采斐然,语言优美,就好比给你的文章一副美丽的面孔,给阅卷教师以美的享受,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要想让语言生动,文句充满意蕴,必须善用写作技巧。只有用技巧点染,才能妙笔生花。

1.文中有画,美不胜收

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周遭的景物,或体现内心的世界,是最能够彰显作者的语言功底的。就拿2008年重庆卷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一篇优秀习作来说,作者用一颗善感的心,一双清亮的眼,一枝细腻的笔,绘声绘色,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美不胜收的图景。雨,在他笔下有了灵魂。

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

看到这样的文字,人如在画中行,读者如同亲耳听见了雨声的淅淅沥沥,亲自闻到了雨味的缠缠绵绵,亲眼看到了雨丝的绵绵密密。叫人如何不感动,又如何不爱慕?

2.整散结合,韵律动人

整散结合,长短相间。时而静静陈述,时而犀利追问。这样的节奏与韵律,让读者观来悦目,读来悦耳,品来悦心。谁说这不是写作者的天职所在?

2011年湖南省一位考生的作文《低姿态的高贵》,斟词酌句,颇见功力。他形容弘一法师“他俯身在淤泥里开出的花,洁白、硕大、连缀,点亮了他人生的风景,铺排了他生命的意境,渺远而奇绝,凛然而亲切”。短短四十多个字中,有长句,有短句,有散句,有对偶,句式之灵活多变,语言之清新隽永,让阅卷人拍案叫绝。这样的文章,岂有不得高分之理?

3.修辞巧妙,增添亮色

修辞是文字为自己缝制的晚礼服。比喻显出生动,拟人传递精致,排比展现气势,对比显现鲜明,引用显得丰富……精巧的修辞,让本来质朴的文字,穿上了华美的礼服,拥有靓丽的妆容,亭亭立于方格之间。2011年湖北省一位聪慧的考生就凭借《旧书》获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且看他如何用排比开头:

卷了毛边,折了纸张,这是一部旧书的品相;泛黄的纸张,氤氲的樟脑香气,这是一部旧书的气韵;依旧清晰的文字,依然鲜活的思想,依然动人的感情,这是一部旧书的灵魂。

再看他如何描绘古代先贤:

若非如此,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何以引得后人慷慨朗读?李白的“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何以引得人愁绪满怀?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以引得人气概壮阔?

巧妙的修辞不胜枚举,只要考生加以恰当运用,一定能为文章增光添彩。

4.风格独特,个性不凡

语言风格有太多种,或奔放或含蓄,或细腻或粗犷,或灵动或沉郁,或慷慨或悲壮,不一而足。有的考生试图用阳春白雪来提升格调,有的考生则用质朴无华来感染心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考试中,找准最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才能轻松驾驭,获得赏识。笔者格外推崇200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此文催人泪下,质朴无华,几乎谈不上任何写作技巧,没有华丽的辞藻来吸引眼球,也不用高深的语句来震慑人心。它只用八百字的篇幅,用母亲手中那根“一颤一颤的稻草绳”承载了一位为贫困所累的母亲对孩子的拳拳深情,承载了一位贫寒的学子对学业的渴盼,对母亲的愧疚,对自身的反省。

然而,反观当下不少高三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语言问题,诸如寡淡无味,面目可憎;生硬模仿,满纸郭敬明式的萧瑟,甚至韩寒范儿的决绝;自成一派,游走江湖,不知所云,不知所指,凿实令阅卷教师为难。

二、结构境界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对于作文结构的基础等级要求是: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而发展等级要求则是:结构精巧。想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生作文的结构就必须在合理的基础上做到独具匠心。

1.一线贯穿,脉络清晰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记叙文中,文章用景物,或事物,或细节贯穿全文,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如2007年山东省考生习作《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作者开篇便写道:“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接着通篇贯穿这一意象,反复回忆母亲编织稻草绳的场面,在结尾更深情地写道:“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颤一颤的手……”专家点评:作者记述的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启示点,在记忆中定格为“母亲手中的稻草绳”,稻草绳留给作者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信念,即在任何艰难的生活境况中,只要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而那成为了过去的,也都成为一种不随时光流逝而永存的生存理念。亲情的力量加上这一凝重的意象,文章自然深沉耐读。“稻草绳”这一线索,让全文结构谨严,浑然天成。

2.引议联结,主次有序

这种结构主要运用在议论文中。针对江苏省目前作文题的命题倾向,我们平时着重训练新材料作文。使用“引议联结”的结构,可以让考生展示解读材料的能力,展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思辩性强的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中存在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问题。

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属于“引论”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议,是指针对材料,作出必要的分析。既要简要地分析上文引用的材料,又要由此稍作生发,拓宽思路,为下文展开议论联系实际张本。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联,即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必须使论证充实而严密;必须选择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论据;必须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联,或个人,或集体,或社会;或中国,或外国;或自然,或人类社会。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结,即对全文的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要注意如下几点: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结,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结尾部分切不可故意拔高作惊人之语,要精练有力,反对啰嗦冗长。

3.小处切入,充实深刻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忌讳广撒网。写作切口要小,角度要深,这样才能在短短八百字的篇幅里把故事描写得扣人心弦,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把观点表达得深刻清晰,把主旨挖掘得发人深思。2008年福建省一考生凭习作《外婆的陈山楂》获得高分。作者从标题开始,紧紧扣住“陈山楂”这一非常小巧精致的物象,贯穿始终,借陈山楂来描述外婆的慈爱,阐述外婆教给“我”的人生道理,让“我”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通篇没有唱高调,没有板起严肃的面孔来说教,仅仅从“陈山楂”这个微小的角度来挖掘,文章具体而情感真挚。

三、立意境界

立意新的作文,让人一看就觉得有思想。立意新颖也是《考试说明》的发展等级要求之一。立意超凡脱俗的习作,能让阅卷教师从中领悟到事件的真意,或获得对时代的反思,或引起对现实的关注。

1.紧跟时代,立意求新

不少专家学者对大多数考生每逢作文必写司马迁的行为作出了批评。有教师戏称看作文像在读历史,满目“白骨森森”。高三考生坐在书斋里的时间太久,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几乎从来不看报纸,不关注新闻,也不会及时了解社会上发生事件之后的各种评论。他们接受的信息太少。而高考作文正是要考察学生对现实的关注程度,看看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高中生,是否能扣住时代的脉搏,与之共同跳动,能否反应时代的心声,或为新事物唱一曲赞歌,或揭示时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8年全国卷,一位广西考生的习作《青山一道同风雨》将目光聚焦救灾实况,将时代主题写入文章,剪辑三个片段,表现团结互助精神,立意新颖,现实性强。当然,这也得益于他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2.独辟蹊径,立意求奇

关于“求奇”这一点,笔者认为,就像武林高手的必杀技,用得好,大功告成,用坏了,功败垂成。能够驾驭这种方法的考生立足当今社会,从事物、观点的反面思考,挑战经典,颠覆传统。反弹琵琶固然证明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但万一走了险招,也许适得其反,让考生留下遗憾。

3.拒绝肤浅,立意求深

古话说:“盆山蕴秀,寸草涵奇。”深刻的立意,会让阅卷教师对考生的思想深度另眼相看,使作文从一堆平庸之作中跳脱而出。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一位考生从古代写到现代,把“你”定位为“人间正气”,证明了这种精神品质造就了英雄人物,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雄。专家点评:“思想深刻,足可启迪心智。文章重视史实又重视感悟,很有厚度和深度。”

何永康教授说过:“同龄人的优秀作文,亲切平和,可资借鉴。”我们不必让考生去模仿鲁迅,追慕张爱玲。看看同龄人在考场作文中的杰出表现,从中如能学到一二,必定会对自己的高考作文发挥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226006)

猜你喜欢
稻草境界习作
稻草熊
环球时报(2023-01-16)2023-01-16 15:18:36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品“境界”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慎独的境界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两根稻草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11-18 14:03:29
习作展示
稻草可喂牛 喂前需处理
最后一根稻草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0
“人师”的境界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