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013-04-29 06:45:38王尉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王尉华

内容摘要:自从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更多的学者对语文教学生活化这个理念进行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如何将生活有效地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对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进行调整优化,拉近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生活,把语文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对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活化 实践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社会生活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让他们走进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服务生活。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去发现,去感悟,去积累,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学校生活中有很多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艺术设施(报廊、宣传廊、布告栏、黑板报)和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雕塑、园林花卉、标语广告牌)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只要能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就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览室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讲成语故事比赛、诗歌背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以及警语的收集评比、报刊剪摘注评等活动;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池塘假山等环境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拟写标语的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为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设计海报或宣传画……这些创造性的活动,突破了传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能极大地增强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利用学校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随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实现。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商店的招牌、商品的广告词、电视剧的字幕甚至报刊杂志中出现的不规范用字的现象,让学生走入社会去发现、纠正这类现象,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也可以结合人们过春节贴对联的传统,引导学生收集有思想意义的对联,收集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对联故事,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展“古诗文对句比赛”、结合课文内容“拟写对联比赛”等。这不仅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而且能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去了解本地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或收集有关农业、气候方面的谚语,或收集本地的一些民间故事、美丽传说等。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除了学校、社会,家庭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家庭生活中同样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借助于家长的人力资源,让他们在家中或户外支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家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选择课外读物,共同阅读,共同交流阅读感想。这样,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家长的榜样作用,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当然,学生们的家庭学习活动不仅体现在读有字书上,还表现在读无字书上。比如:“走进家庭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给家长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厨艺大比拼”让学生在炒菜、包饺子的过程中,悟出了家务活并不好干的道理,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在学习之余,学生又多了一份情感体验。

走进学校生活、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家庭生活等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使学生在有字书、无字书的世界里自由驰骋,逐渐学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用心去实现生活、创造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充满情趣,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新课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使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赋予语文教学以生命和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可作以下尝试:

1、访一访,观察生活。

由于受到所处时代和生活领域的限制,学生与课文中的一些人或事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差距。因而学生对他们的认识可能不全面,甚至会出现偏差。即使是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也可能因熟视无睹而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思考,通过观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开展调查访问,以加深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如教授七年级(上)“民俗风情”这一单元时,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到村上或社区采访一些老人,了解本地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一些习俗的来历等。这样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演一演,再现生活。

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递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要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感性认识。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自编、自导、自演,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由学生自主上台把文中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狗咬人案件的过程用恰当的语调、表情和动作表演出来。这样就把语言文字转变成活生生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又使学生的专长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理解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如《春》一文作者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艳、令人陶醉的春景图,给读者以美好的视觉享受。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些春景图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入大自然,让学生观察、欣赏、体味大自然的美景,然后用饱蘸热情的笔墨将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画面描绘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三.课堂环境生活化

课堂环境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在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创设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环境。如利用教室的空间开辟“图书角”、“科学岛”、“学习园地”、“七彩生活”等,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总之,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学也应服务于生活。只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让语文与自然接轨,与生命会晤,与社会共存,与时代共进,开创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中的语文教学新局面,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2]《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6

[3]http://www.dysx.net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相关资料.

[4] 王一竹.以情动人——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J]. 陕西教育, 2008(3).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南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