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福林
笔者在永嘉县教育局工作时,曾担任《永嘉教育》杂志和永嘉教育网站编辑,在编辑文字的同时,也要拍摄新闻照片,因而也就喜欢上摄影。在摄影的实践中,觉得凡是艺术都有相同之处,摄影也和写作一样,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且摄影能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再说,现在数码相机普遍了,而手机拍照更流行更方便,很多学生对摄影有浓厚兴趣。近年来,笔者回到学校专门从事校园文学工作,因而,对摄影和写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摄影写作法的新概念。
笔者通过摄影知识的学习研究,知道摄影有三大要素:立意、构图和用光。立意是摄影的灵魂,构图是摄影的骨架,用光是摄影的血肉。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就像一个人,要有美好高尚的灵魂,健全的骨架和丰满的血肉。健全的骨架和丰满的血肉是为了表现美好的灵魂;健全的骨架则是灵魂和血肉的依托;用光技术高明,照片色彩奇特,能吸引眼球,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动情,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立意新颖,会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并震撼心灵;而好的构图会让同样的主题更富有表现力,让平常的景物焕发不平常的魅力,让人惊叹摄影的神奇!可见,三者中构图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叫摄影构图,按照我的理解,摄影构图是摄影者对看到的景物或场景,用自己的独特理解,确定要表现的主题,然后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角度,取舍景物或场景的取景过程。可见,构图中包括了取景的要素。
同样,为了相对应,写作也可以概括为三大要素: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即表达)。也可以说,立意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语言是文章的血肉。
写作和摄影一样:摄影时你对眼前的景物要先想好拍什么为主题,写文章你先要考虑表现什么主题,这叫立意。古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灵魂,立意新奇,文章的质量就高。
构图就是根据要表现的主题来取舍景物、场景或人物,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或技巧来安排图景。其实构图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选取景物和安排景物。写文章也一样,要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然后进行取舍详略,并合理巧妙地安排材料,或顺叙、或倒叙,怎样安排插叙等。这就像“构图”,叫选材和结构。材料是用来表现中心的,所以选材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如何安排材料也很重要。
摄影要靠用光,无光就无影无色;文章要靠语言,语言是血肉;有了细腻、生动、精彩的语言,文章才能鲜活起来。而文章是否精彩生动要靠作者的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语言的能力很重要。如今在评定作文时十分看重语言,但在同样的表达能力下,选材结构显得十分重要。选材不当就会离题,没有好的材料就不能表现好的主题,材料安排不当就不能突出主题。
虽然,现在都提倡自由写作,“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自由选材自由表达。可是,我们学生足不出户,不是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看到的东西不多,写什么?拍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写作也和摄影一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材和构图。
所以,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摄影中的取景构图与写作中的选材结构。
摄影构图和写文章一样,要讲究章法结构,主次详略,相互呼应,虚实对比,疏密有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表现主题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统一。摄影的构图方法与原则各有其说,而有位摄影爱好者根据自己的摄影实践,梳理总结了简单好记的构图法则:摄影构图加减乘除法,我们不妨在写作中也借鉴一下。
构图中的加法:
加法,就是在取景构图中添加一些景和物,形成对比衬托,让主题更鲜明,让画面更丰富更生动。比如:在拍美丽的风景时,你就会想假如有位美女多好啊,穿红衣服的就更亮丽了。因为人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哦!特别是拍油菜花或桃花时,加入如花的美女,互相映衬,使画面更生动了。你又想,假如美女打着一把花伞呢,是不是画面更精彩啊?拍青山加绿水,山清水秀更美丽,山中加雾,水中加前行的竹筏更有动感呢。假如有一对在逛街的恋人,男的魁梧高大,女的很娇小玲珑,形成强烈对比,是不是更吸引眼球啊?所以,摄影师很辛苦,他要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季节和活动状态,使拍摄的照片主题更鲜明,画面更丰富。有时也只好采用摆拍,人为地添加道具。
加法也可以说是衬托对比法。红花要靠绿叶来衬托,通过衬托才能突出主题,凸显主角的美丽。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摄影中采用人物的对比,景物的对比,大小的对比,远近对比,颜色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冷暖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甚至是人物情感的对比等,产生美感,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加法的原则是:要锦上添花,为突出主题服务,切莫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摄影构图用添加法,绘画更是添加法的艺术,我们的写作当然可以运用添加法,何况文学创作就是可以添油加醋的!作文作文,文章是可做的。摄影只能用一个角度构一幅图,或全景,或中景,或近景,或特写,写作可以多角度选材,近景远近,正面侧面,任意选景取材;摄影只能用视觉,写作不仅用视觉,还可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加材料;还可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但添加材料必须要围绕中心,突出主题,更要科学符合常理。比如写《鹅浦春色》,可以用添加法:草地、湖水、树木、翠竹、花卉、动物和活动的人。树木又可以添加:水杉、柳树、樟树、雪松等等;花卉又可添加:茶花、迎春花、玉兰花、桃花、柳花、紫藤花、映山红、樱花和栀子花等等;公园里动物也很多,有松鼠、麻雀、白鹭、翠鸟等等。只要你留心观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不可画蛇添足,闭着眼睛乱添加!比如春天的鹅浦河开满荷花,处处桂花飘香,草地里有野兔,树林里有老鹰。必须要围绕主题,有顺序、有重点、有详略地描写景物,做到锦上添花,突出鹅浦春色“美丽”这一主题。
构图中的减法:
减法,是指在摄影构图中,凡是一切与主题无关或可有可无的景物或人物,能减则减。有人说,摄影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减法的艺术。这话很经典,因为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拍摄最动人心魄的瞬间,在精彩纷呈的画面中减去可有可无的东西,留下那最简洁、最迷人的精华部分。好的摄影作品就像中国画,采用写意的手法,用最简单的画面,表达出一种意境,一种唯美,一种思想。
初学摄影的人,看景就拍,看人就拍。不懂取舍,什么都拍,这叫拍照,不叫摄影。比如拍“鹅浦春色”,可拍的景物很多,你要选取最能动人的精彩画面来表现主题,所以你要忍痛割爱,减去可有可无的东西,更要避开垃圾箱、电线杆,以及不好看的细节。你可以减去所有其它的花,只选紫藤花;紫藤花很多也很乱,你又可减去其它的,只选其中几串最出色的紫藤花,来个特写,会更动人。
但初学写作的人,首先要学会看到什么都能写几句,面面俱到,记流水账也好。但鲁迅说过:“写完之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毫不可惜。”鲁迅先生早就告诉我们写作的高明手法——减法。
其实减法也就是择优法。我们的同学总说没什么写。比如校园花开花落,我们不知道,更闻不到花香;我们的鹅浦公园,就在我们校门口,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早晚景色各异,学生说:哪里好看啊?当看到鹅浦公园和学校的照片,还有所怀疑地惊奇感叹:真好看啊!所以,我们要向“摄影师”学习,减去所有的不美,留下最美的东西呈现给人们。罗丹说:“生活中缺乏的不是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摄影师就是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和动人的瞬间。
构图中的乘法:
乘法,是指相同或相近的元素在画面上大面积复制出现,或规则或不规则分布,令画面充满韵律美和节奏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乘法其实是写作中的铺陈渲染法:如纪晓岚写雪花的的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皆不见。”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如鲁迅的《社戏》,写“我”看戏时的乏味心情,却又想看看名角小叫天,而耐着性子等待: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又如鲁迅的《马上日记》写见到军阀吴佩孚进北京时的情景:走到丰盛胡同中段,被军警驱入一条小胡同中。少顷,看见大路上黄尘滚滚,一辆摩托车驰过;少顷,又是一辆;又是一辆;又是一辆……
铺陈渲染法,往往还运用比喻、拟人和夸张手法达到渲染的气氛和情景,增强语言艺术效果。
乘法也就是文章结构上的并列式,散文中的排比段形式。比如写母亲,单从一个角度选取“母爱”的材料,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来写。如《因为有爱》:失落时,你是耳畔的一声鼓励……寒风袭来时,你是一道坚实的屏障……迷失方向时,你是一盏之路的明灯……
又如有学生写《路过青春》,正文中就采用排比段:路过青春,有一种寂寞爬上心头……;路过青春,有一种快乐沁人心脾……;路过青春,有一种幸福永驻心房……;路过青春,还有一种希望就在前方……。
构图中的除法:
大家知道,数学的除法中,有的可以除尽,哪怕是有余数,最终还是除得尽;有的却除不尽。用这个法则来比喻构图中的除法,除得尽的看作是封闭式构图,除不尽的是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注重的是照片内的完整表达,而开放式构图则是在照片内增添了无形的外在信息,因为它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拍摄的思维可以放得更开更广,是一种打破常规打破均衡的构图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摄影构图中的除法,我认为就是“完整和不完整同在”的构图原则,它留给人们以无限的想象。比如拍了一只完整的小狗和一只牵着小狗的手,删除牵狗人的其他大部分。又如只拍一个人头的侧面部分,一只耳朵塞着耳机。
写作中的除法就是打破常规的删除法,或者叫有意省略,常用省略号,或“这里删除或略去XX字”,让读者去想象略去的内容。这是一种很有难度的写法,并不像有的学生每段末尾用省略号,写不出了就用省略号。
摄影也好,写作也罢,各种艺术作品,事实上并不是单一地运用一种法则,往往会结合多种法则灵活应用,这叫“混合运算”,有些甚至是“四则混合运算”。不是混合运算就好,也不是说单项运算就不好,怎么用,还得看个人的能力。总之:一切的法则都是后人总结出来的,全是死的。实践才能出真知,这才是硬道理;“无招胜有招”,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总之,研究摄影写作法的目的就是如何把摄影的技术融合到写作中,借摄影镜头作为我们的第三只眼,借用一只敏锐的“慧眼”,看清美丽的世界,随时拍下一些瞬间的美丽和动人的场景,帮我们记录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或者在写作时重温一下照片的“内容”,使我们写得更准确、更具体、更生动。
笔者在写文章时常用这种方法,也明显提高了写作效果。借鉴摄影用最佳角度来选景取材立意;借鉴摄影的构图法来结构文章,突出主题;借鉴摄影的用光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加文采飞扬。这是我们研究摄影写作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