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岁的末科秀才苏局仙

2013-04-29 07:41赖晨
家庭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秀才长寿

赖晨

苏局仙是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字裕国,苏东坡第二十八世孙。他生于1882年,是清代末科(1906年)秀才,经历了清代、民国、日伪、国民党和新中国5个历史时期,卒于1991年。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传道、授业、解惑46年,桃李满天下。他擅长写诗和书法,生前被誉为中国最老书法家、最高龄诗人、最高寿教师和活得最久的清末秀才。其实,苏局仙早年家境清贫,由于缺乏营养而体弱多病。遗传对他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的祖父只活了58岁,母亲活了66岁。那么,苏局仙老人为何能长寿呢?

身要动苏老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在公路上练长跑,他一直坚持到60多岁。从70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日行5 000步;80岁后,每天沿河堤缓步2 000步,直到冒微汗为止;百岁以后,户外锻炼力不从心了,便在家里甩手和散步。百十岁时,他每天在客厅内围绕八仙桌走步,一圈又一圈,坚持不懈。

勤劳作主要表现在他对书画的理解上。老人从8岁开始学习书法,少年时临摹颜真卿的《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年长后练习王羲之的《兰亭序》;百岁之后,他又学习王献之的行书。他书写时,看、指、腕、臂、膀和全身协调配合,运全力于笔端,静心养性,如打太极拳般,既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又可娱乐身心,寄托精神。老人还爱好种花草,养鱼虫。

心要乐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老人百年生涯中遇到的苦难和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但他心理健康,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每当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采取的方法是置之脑后,不去管它,或是找小孩子玩,寻找童趣,或是照照镜子,反省反省。与其哭丧着摆臭脸,不如苦中作乐,多笑一笑。老人一生不求名利,“安安宁宁过日子,庸庸碌碌度岁月”。在《他的长寿体会》中曾说:“见誉不喜,遇毁不怒,脑中常荡然无一物梗塞。”他曾手书一联:“力除闲气,固守清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著名作家郑逸梅见后十分赞叹:“虽只有八个大字,却深刻精警,掷地有声。”在1986年所作的一首小诗中,更流露了他勉己勉人的真情:“既得健康忘健康,一凭生理过时光。休疑盛意也抛却,不作营营无谓忙。”

起居有节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老人长寿的基础。90岁之后,他早上7点半起床,由儿子搀扶到书房练字1小时。早餐后,在房内稍从事走步后,在藤椅上养神。午饭后午睡2小时,起床后听儿子读报。兴趣所至,则吟几句诗句,由儿子记录在册。下午6点晚餐,9点更衣就寝。他经常沐浴,勤换衣服,讲究个人卫生。

饮食有度老人常说:“三分饥得百年寿,七分饱最健康。”即便是爱吃的东西,也要节制。他不抽烟,不饮浓茶,粗茶淡饭,从不偏食。一天三顿大米稀饭,中午稍稠,每顿定量为一浅碗。清晨吃淡盐汤一碗,晚上饮一小盅黄酒,冬天则啜一盅白酒,以舒筋暖体活血。日常饮食喜爱新鲜蔬菜,偶尔品尝禽蛋与河鲜。对于用药进补,他也有讲究:“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老人大半生生活在旧社会,旧影响应该是很深的,可他从不抱残守缺,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可以说,他的长寿,与他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精神分不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中国文人的传统观念,但老人是上海首批主动报名志愿捐献遗体者。为此,他曾用调侃的笔调赋诗记之:“皮囊原似春蚕蜕,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

老人的学识人品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尊重。江泽民、胡厥文、程思远、张爱萍、迟浩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他致函或题字赠诗,有关部门和领导常上门问候他。老人相继被聘请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县政协委员,还当选为南汇县人大代表。老人临终前乐观地说:“我至今已经度过了10个马年,历经两个世纪。晚年饱尝了党的琼浆玉液,衣着也十分满意,因之得以保持健康长寿。”

猜你喜欢
秀才长寿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趣读篇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秀才教书
猫的长寿之道是『高冷』
秀才坐船
超重也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