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84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2例,观察组使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IFN-γ、IL-4、IgE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随访一年内复发10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停药1个月后随访一年内复发21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红晕直径、瘙痒感、风团数量评分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中的IL-4、IgE水平皆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消除临床症状,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水平及降低IL-4、IgE水平以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依巴斯汀;慢性荨麻疹;复发;血清IFN-γ、IL-4、IgE水平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56-02
慢性荨麻疹是属于皮肤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但通常无明显的诱因,且病情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难控制,易复发,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观察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84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男43例,女41例,年龄在17~66岁,中位年龄为34.3±4.3岁,病程在6个月~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和皮肤风团明显,皆排除遵医行为较差,依从性不佳者,排除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哺乳期及妊娠期的妇女,4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2例,观察组使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IFN-γ、IL-4、IgE的变化。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给予口服10mg的依巴斯汀治疗,1天1次,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使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5g/d的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厂生产)治疗,1天3次,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3评定标准
1.3.1评分标准:在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者发作次数、每次发作的时间、风团的数量及大小,瘙痒的程度,对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如下,无瘙痒:0分;轻微瘙痒,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分;中度瘙痒,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2分;严重瘙痒,对日常生活及睡眠造成严重影响:3分。对风团数量的症状评分如下:无风团:0分;风团数量≤10个:1分;风团数量在11~25个:2分;风团数量>25个:3分。对风团的大小(参考最大风团的直径)进行评分如下:无风团:0分;直径≤1.5cm:1分;直径在1.6~2.5cm:2分;直径>2.5cm:3分。
1.3.2疗效评价:根据红晕直径、瘙痒感、风团数量评分对疗效进行以下评价,显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症状及风团完全消失,停药1个月后无复发;有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风团数量减少超过20个/d,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一个疗程后瘙痒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风团数量减少在10个/d以内,发作次数基本无改变甚至增多[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血中的γ-干扰素(IFN-γ)、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IgE)的值进行检测,观察记录检测结果。
1.5统计学方法:本组临床疗效、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数据通过卡方软件V1.61版本统计,期间的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为计量单位;本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IFN-γ、IL-4、IgE的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期间的数据比较采取t检验,X±S为计量单位,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停药1个月后随访一年内复发10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停药1个月后随访一年内复发21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10d后出现口干1例,轻度嗜睡2例,对照组用药10d后出现口干1例,轻度嗜睡1例,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红晕直径、瘙痒感、风团数量评分及总症状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中的IL-4、IgE水平皆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一种慢性、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皮肤病,其治疗难度较大,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依巴斯汀治疗,作为一个外周选择性的抗组胺类药物,是新一代的H2受体拮抗剂,其较高的受体选择性,可以在短期内显著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控制,但单纯使用依巴斯汀的远期效果欠理想,难以控制慢性荨麻疹的复发。
目前有研究中指出[2],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炎症性和免疫性机制导致,也可能是特发的,而免疫性所引起的水肿风团主要是发生在补体系统所介导的或者lgE所依赖的免疫过程中,炎症性所引起的症状则多认为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发生障碍或直接经肥大细胞释放剂导致;还有报道指出,血清中的IFN-γ可通过对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中的iNOS产生机制进行诱导,此生理机制可能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某些疾病进行保护或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往往会表现出血清中的一些免疫抗原(IFN-γ等)、炎症因子(如IL-4等)、及免疫球蛋白(IgE等)的水平发生变化。本研究中选择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的IL-4、IgE均处于高水平, IFN-γ处于低水平,与文献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
本研究中在依巴斯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其总有效率为95.2%,停药1个月后随访一年内复发10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3例,可见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控制复发效果较对照组相对理想。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属脾肺虚弱、禀赋不耐的范畴,因此,此病容易反复发作,应采取健脾益气、固表祛风及培土生金作为其治疗主要原则,通过具有双向免疫调节效果的玉屏风颗粒,能够起到益气、固表及止汗的作用,同时能够通过对肥大细胞释放和IgE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抑制,有效控制I型变态反应,并可以明显升高患者CD4、CD3细胞及IL-2R、IL-2因子的水平,使CD8细胞下降,Thl/Th2比值、CD4/CD8比值提高,从而促NK细胞活性增强,使Th2细胞的过度表达受抑制,进而全面改善和调节肺卫气虚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确切控制复发和消除临床症状的功效。本研究中也统计发现,采取联合用药后患者治疗8周后血清中的IL-4、IgE水平皆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改善程度明显比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效果要明显,与文献报道的结论基本一致[4]。
综上所述,玉屏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消除临床症状,通过增高IFN-γ,降低IL-4、IgE水平以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兵,代杰,李维,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对慢性荨麻疹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54-1756
[2] 梁庆生,枸地氯雷他定胶囊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C):59-61
[3] 彭安厚,芪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53-55
[4] 黄连凤,玉屏风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上东医药,2011,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