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戴雪梅
【摘要】为了更好的让儿童健康成长,消除麻疹疾病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接种麻疹疫苗,控制疫情,消除麻疹。
【关键词】麻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26-02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疫情主要威胁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有发病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强化免疫定为消除麻疹的最有效策略之一。
1麻疹疫苗接种程序
接种工作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
接种前做好麻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宣传,消除家长和受种者的恐惧心理。
严格掌握禁忌症.缓种症。
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麻疹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等,询问其的健康状况以及有无接种禁忌等,并告知其接种注意事项,避免空腹接种。
接种完后,要求受种者在现场留观30分钟,并告知其接种后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及方式等。
所有接种点必须配备急救药品。
2麻疹疫苗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
全身反应:有发热及散在皮疹。5%-10%儿童在接种后6-12天内可出现短暂发热及散在皮疹,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6c,一般2天内自行缓解;皮疹多见于躯干部,多于1-3天后自行消退,疹后无脱屑和色素沉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发热在37.5c以下,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采取物理降温,密切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7.5c或伴有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局部反应:一般无局部反应,偶有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红肿直径<15mm不需处理,如果直径和硬结15-30mm,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过敏性休克: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一般在接种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可相继出现全身荨麻疹.口唇紫绀.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的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属I型变态反应,多发于对鸡蛋过敏者。出现上述情况,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每次0.01ml/kg,最大量0.33(1/3)支ml。
过敏性皮疹:可表现为荨麻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荨麻疹多发生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数天,麻疹样和猩红热样皮疹多发生在接种后6-12天。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即可。重者者及早足量给予激素治疗,静脉输液,加速过敏源的排出。伴支气管痉挛.喉水肿者应尽早送医院救治。
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属II型变态反应,受种者在接种后1-7天内发生的接种部位紫癜病理改变,皮肤紫癜多对称分布于双下肢,双膝关节,分批出现,多于1-4周自然消退,也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关节损害,肾脏损害常表现为紫癜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在接种后15-35天发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广泛出血,重症有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躲在50*10的9次方/以下。出现上述情况立即送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及时救治,防止紫癜肾的出现。
阿瑟发应:重复多次注射偶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炎症。接种疫苗后7-10天局部组织变硬,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上,一般持续3-4天,不留痕迹,个别重者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反应范围小,仅有红肿或硬结一般不需处理,症状较重者可给予抗过敏药治疗,严重病例如有组织坏死可用氢化考的松1日2次,每次50mg肌内注射,连用一周,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可用中药生肌散。
血管性水肿:一般在注射后不久或最迟1-2天内产生,多表现为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光亮,不痛,痒,麻木。水肿消退后不留痕迹。这种情况一般用干净的热毛巾热敷,可抗过敏治疗,口服苯海拉明,成人每次25-50mg,每日2-3次,儿童每次1.0mg/kg,每日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