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若玲
许多学生谈起写作文,就如同谈“虎”色变,作文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啊”!因此,作文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激发兴趣是有效办法。
一、增加兴趣,消除恐惧感
记得我在双桥二中教77班七年级时,第一节作文课是《童年趣事》,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堂上讲起了我童年的趣事,如夏天飞跑着捉蜻蜓,将捉回的蜻蜓在蚊帐中放飞;捉家里的大花猫帮它剪胡子……学生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小声应和,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时,我趁热打铁地说:“你们现在能不能也把你们的童年趣事讲给老师听呀?”于是,课堂沸腾了,学生无拘无束地讲述起他们的童年趣事来。之后,我叫他们整理成文字,写一篇记叙文,题目是《童年趣事》。学生高兴地接受了任务。经批阅,这次全班学生的作文有血有肉,都离不开一个“趣”字。
从这一节课,我还发现,现在的学生,很会说。于是以后这个班的语文课前一分钟,我就安排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自选,主动权在他们手中,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说。其他的同学听,简要地记,每天写一百个字的评论、感受。说得好、写得好的学生都获得表扬。这样既激发了写作欲望,又能积累写作素材。渐渐地,这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了。
二、体验生活,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比如,春天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有了切身体验,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这得天独厚的素材资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写得多了,就积累了素材,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炊”之“无米”了,就会把写作文当成趣事去做。
二、重视积累,引导模仿
我经常让学生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格言警句。例如描写人物的片段,描写春天的语句等等,日积月累,学生慢慢地品味到文学的魅力,就会产生写作文的兴趣。
到九年级,课程紧张,我每一节课前,就朗读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并且分析文章为什么得到满分的原因,指导学生立意、选材、构思等,让学生模仿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背囊”中就会积累了一些五彩 “珍珠”,如果把这些“珍珠”用一根丝线串起来,就成了一篇优美的作文了。
三、以个性化的作文本激发写作兴趣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倡导学生用个性化的作文本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过实验,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比如做个精美的封面,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插图风格迥异,有的学生还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如《花季心情》等,有的还加上了“刊首寄语”,写得文采斐然。一个小创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四、用赏识的目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
教师的批语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系着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挖掘其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学生的习作只要在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都应该肯定,多些赞美,激发其写作兴趣。千万别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那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五、激活竞争力,你追我赶比作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缺少成功感,班级内没有形成一比高下的局面。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主要是用肯定的方式给学生信心。我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拿到课前来读上一两篇,并给予中肯的评价。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会眼睛一亮,非常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我也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此外,我还注意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赏评。
六、批改多样化,团结协作帮作文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及时、客观的评价,而且学生大多还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因此,我们不妨把作文批改作多样化处理: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团结协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又可以增添作文课的趣味性。
总之,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引领学生步入作文殿堂。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