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朽木”可雕

2013-04-29 13:56刘梦骥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朽木因材施教信任

刘梦骥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入校新生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些学生甚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曾经有人把中职学生比作朽木,认为“不可雕也”。事实上,中职学生不是“不可雕”,而是需要雕,只不过难雕而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我认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难的必备思想。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研究学生特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基础差。而基础差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无兴趣,对学好数学无信心。对此,教师应在师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友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在师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友谊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发自内心去爱你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来自哪里、家庭背景如何、长相美或丑、成绩优或劣、品德好或坏,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同时,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教学上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和学习疑难,认真研究学生的每一条建议,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联络了师生感情。同时,为取得学生的信任,作为教师还应不断充电,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数学教师来讲,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魅力。你可以用应变让学生感召,用条理使学生信服。还有,和学生交朋友,以诚相待,向学生公布私人电话、电子邮箱、QQ号码等都可让你赢得学生的信任。

二、展现知识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取得学生信任以后,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开始不能太难,不必过度拘泥于教材,适当的时候选择或自编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例题和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在课堂上讲一些复杂深奥的例子,让学生望难生畏,这样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成功的教学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不是以球员(教师)在球场(讲台)上踢(站)了多少分钟来衡量,而是以进球数的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来衡量。再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广泛参与。抽问时不能总是抽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应该把机会分享给大家。在课堂教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难度适中的问题抽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因为按正态分布的规律这可以反映班级大多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难度较低的问题抽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来回答,以督促他专心听讲。在教学中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好象是一个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总是热情洋溢,善于激发观众的好奇感和求知欲,始终将观众放在第一位,通过观众的热心参与把节目做得有声有色。真的做到了这一步,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就会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和饱满热情的精神状态也是提高学生兴趣所必需的。

三、想方设法激励你的学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信心是克服困难的保证。在处理好师生关系、解决好厌学情绪后,还要想法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中职数学虽然总体难度不如高中和大学,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这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都要大加赞扬,不要轻易抹杀他们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出题让学生举手上台做。有个从未回答过问题的女生小心地举起了手,我点了她,结果她上台把题做错了,她觉得自己第一次回答问题很没面子,场面很尴尬。这时,我就对全班同学讲:“让我们为她不怕犯错的勇气鼓掌!”随后,全班同学就向她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脸上原本多云间阴的表情也开始转为晴朗。从那以后,她学习变得格外主动,成绩也提高很多,而且还经常帮助他人。一年以后她还竞选上了学生会的副主席。由此可见,教师只要能不断的激励学生,学生便会把战胜困难视为乐趣。这也说明,基础差的学生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最后要强调一下,真诚是取得信任的必要条件。唯有如此,成功的教学才能在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上展开;也只有这样,才谈得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总而言之,研究学生特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材施教,朽木也可雕。

猜你喜欢
朽木因材施教信任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朽木颂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表示信任
化朽木为童话小屋
朽木不可雕,那是朽木用在雕刻上
朽木不可雕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