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翔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从导入、情景设计、问题策略和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将生活观引入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小学基础教学的学科特点, 也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
1 通过“课堂引入”环节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作为课堂教学起始环节的引入部分,如果能贴近生活,那么学生会感到数学其实离我们不远,甚至有点亲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引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2 通过“创设情景”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
单纯的数字和符号是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倘若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以生活中的通俗方式呈现出来,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学习知识。因此,在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时,我们要适时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以缩小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的距离。
例如笔者在执教“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一节时,创设了下面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出示装有90克水的杯子和一瓶白糖,用小勺挖一勺(约10克)白糖倒入水杯中搅匀,让一位学生尝一尝,结论是较甜,再用小勺挖两勺白糖倒入水杯中搅匀,让这位学生再尝,结论是更甜。此时设问:这是为什么?有学生答:“因为水里的糖越多就会越甜。”进一步设问: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茫然,教师即时导出含糖率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求出含糖率(第一次加糖后糖水的含糖率为 10÷(90+10)=10%,第二次加糖后糖水的含糖率为(10+20)÷(90+10+20)=25%),比较数据大小(10%<25%),说明问题(含糖率越高,糖水越甜),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糖水的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的总重量×100%这一计算公式,经过这一教学情景设计,学生对含糖率这一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从而了解并掌握了百分率的一般应用。
3 通过“问题解决”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能将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化,使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易懂,便可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实现数学生活化教学
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让数学题目以生活化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中的数学题目不那么抽象、枯燥,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
例如在“成正比例的量”一节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运用“成正比例的量”及“成正比例的关系”的意义分析下列问题:
(1)我们所花的学习时间的多少与我们的学习成绩是成正比例的。(2)时间一定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小明在100米赛跑中比小乐快,所以小乐不敢跟小明赛1500米了。(3)小红学习电脑打字,用智能拼音每分钟打字60个,用五笔每分钟打字80个,在规定时间内小红完成一篇文章的打字任务,应该用五笔打字。(4)据有关统计显示,中小学生上网或玩电游的时间数与其眼睛的近似率的比值接近于某一常数,可见,我们上网或者玩电游的时间越长,眼睛的视力就会越差。(结合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如对于课外作业,许多老师没有足够重视,只是在课本习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题,然而,为了体现新教材特点,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我在“百分数的应用”一节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开放性的课外作业:苏果超市正在实行抽奖促销活动,购物30元者可参加一次抽奖,抽奖方式为滚动转盘。圆盘中设立红色区为一等奖区(圆心角为10°),蓝色区为二等奖区(圆心角为18°),紫色区为三等奖区(圆心角为52°),白色区为纪念奖区。如果你去抽奖,你会有多大机会中奖?请设计求各等级中奖机会的方法(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下一节课堂上同学们带来了下列问题(有些仅仅是可贵的猜想):(1)圆盘上的颜色有何用?是否可以用颜色来判断中奖机会的大小呢?(2)圆盘上各扇形图中的圆心角与中奖机会有关系吗?怎样联系呢?(3)怎样运用数学语言表示中奖机会的大小?除百分数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总之,教师备课不要忽略生活这一具有无限魅力的视点,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问题的生活内涵,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让课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