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西龙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学的主渠道,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之关键.笔者在省级十二五课题《网络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研究中,根据新课程理念及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吸收外地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实情,总结出一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3546导学案”教学法,兹初步总结于下,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1 “3546导学案”教学法概述
“3546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遵循学生认识活动规律,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将教师的强力指导注入学生的探索过程,力求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其中,“3”是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是指课堂教学要落实“五个指标”,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每节课必须保证学75%-80%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的参与率(每节课不少于全班学生总数的60%);课堂练习的量、度、序(数量合理,难度适中,顺序科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奋度(8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效果测试不低于80%).
“4” 是指课堂教学的四个时段:自学自测---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评价提升.
“6”是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引导自学、自我检测、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点拨评价、巩固提升.
“3546导学案”教学法,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3”是高效课堂要实现的目标,“5”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手段,“46”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倒过来表述,即采取“四段六环”课堂教学模式,落实高效课堂的五个主要指标,实现培养学生三种学习能力的目标.
2 “3546导学案”教学法实施策略
2.1 “3546导学案”教学法课堂结构
“3546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以下四个时段:
①自学自测—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学案引导,自学自测(约 10分钟);
②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小组交流 同伴互助,合作探知(约15分钟);
③交流展示—群学交流,互动创新,精讲点拨,解难释疑(约10分钟);
④评价提升—反馈矫正,激励评价,反思总结,深化提高(约10分钟).
可细化为如下六个环节:
①引导自学(约5分钟);
②自我检测(约5分钟);
③合作探究(约10分钟);
④交流展示(约10分钟);
⑤点拨评价(约8分钟);
⑥强化提升(约7分钟).
2.2 “3546导学案”教学法实施程序
第一环节:引导自学
思路:学案引领,自主学习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前提.
方式:教师通过创设适当情景导入新课,借助导学案提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导学案上的自学参考提纲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自学笔记,并密切关注学生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自我检测
思路:先学后作,自我检测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基础.
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看书)之后,紧接着进行自我检测一一独立完成导学案上自主测试题,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享受自学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巡视,搜集、分类,为下一步做准备.
第三环节:合作研究
思路:合作探究,互动创新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主线.
方式:在课标“以人为本,互动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形式.在学习“学习共同体”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解疑尝试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巩固知识、解决问题、寻求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包括自学检测题)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第四环节:交流展示
思路:展示点评,达成共识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核心.
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第五环节:点拨评价
思路:点拔助学,释疑解难,激励评价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关键.
方式: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适时切入,有效点拨,及时解惑和归纳,注重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重视指导学生将探究的结果用图象、文字、图表、 数学公式、模型等方式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学生能做的决不包办代替.
反馈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本质功能---“评价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这里的评价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主要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让学生全面了解目标达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效的评价,包括表现性评价和纸笔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一一学习态度、情感、方法、效果(回答问题、演板、交流等情况)及自我评价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纸笔评价是通过课堂作业,对每个学生检测是否当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进一步诊断.
第六环节:强化提升
思路:当堂测验、反馈迁移、拓展延伸、提升能力是“3546导学案”教学法的终极目标.方式: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锚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点拨,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以达到拓展延伸,启迪思维、提升能力之效果.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起到督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曹延亭.现代外国教育思潮.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殷伟康.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008(4):1-4
[4]邓日坚.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成功(教育),200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