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洪范》篇对后世的影响

2013-04-29 19:49:23赵盼盼
西江月·上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洪范阴阳五行文献

赵盼盼

【摘 要】《尚书·洪范》篇是中国传世典籍中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最早的专篇文献,也可以看做是后来各种各样的、形形色色的中国文化的上源。“九畴”总括了商代奴隶主国家哲学、道德、官职、天文历法、君主专制、施政手段、宗教卜筮、气候征象、法律赏罚等九个方面的“彝伦攸叙”,本文试从阴阳五行、政务管理两个方面试加论述,以期管窥《洪范》对后世的影响并就教于高明。

【关键词】洪范;影响;文献;阴阳五行;政务管理

洪范,据《释诂》:“洪,大;范,法。”洪范即是大法。洪范共分九类,据《史记·殷本纪》和《史记·宋微子世家》,洪范是武王灭商次年,向箕子访问治国安民之道,由箕子向他讲述的。箕子是孔子所称道的“殷有三仁焉”之一,是纣王的叔父(一说是其庶兄),封于箕。纣王荒淫乱政,箕子数誎不听,遂披发佯狂为奴。纣王囚禁他,直到武王克商,才由召公将他放出来。《洪范》反映了殷周之际统治者治国安民的基本思想,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文章可能由史官追录整理而成,春秋战国之际文人续有润色。

一、阴阳五行

在中国传统社会,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在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极大,势力极强。而阴阳五行之说在经典中最早,最重要的根据,一个是《周易》,另一个就是《洪范》。

“洪范九畴”首列“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很显然,这里的五行实际上是五种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物质,但先民们认定它们是由天所生,并中以崇拜,列为贵神,奉为五祀。在先民们看来,认识了五行的特點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是顺从了天意,就是遵循了神的法则或者说是自然法则。唯其如此,五行被列为“洪范九畴”之首,即天神所赐的治国安邦的第一条根本大法。

五行说产生于对宇宙的探索,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五种基本物质组成,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观。阴阳说产生于对宇宙形成及其演变的尝试,用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其繁重变化,它具有原始的辩证观。两者结合逐渐形成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尚书大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可见五生是从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五类“物”中概括出来的,“行”字则有流行运动之义,“五行”也包含着不断变化的辩证观。

五行列水为首,因水对于人类利害攸关,人类文化一般策源于温带水域。我国流传水神共工、海神天吴,河神阳侯一类神话。《管子》“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地球上生物从水中产生,生命离不开水,人类直观、本能地把水看做事物的根源。我国古人对水最先熟悉,观察到“江河日下”、“百川归海”、水向低处流的特点,理解到水有滋润万物的功能,品尝到海水、内陆湖水具咸味,就用“润下作咸”简括水的基本属性。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充分说明我们古早就认识到水的特性,并以水性来作道德修养的标准。

人居大地,万物生长不离土壤。传说禹平水土,稷教稼穑,农业成为社会生产基础。稼穑须发挥“土”的功能,而农产味多甘美,人们就用“稼穑作甘”简括土的基本属性。《洪范》叙五行始于本源的水,终于根基的土,世界万物即由此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生生不已,转化而成。

“《易》以道阴阳”。《易传》提出了太极阴阳之说,推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也讲过天地之数以五为贵,但并未以金、木、水、火、土的范畴解《易》。《洪范》虽然讲了五行,但却不言阴阳。战国后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初步将《周易》的阳阳之说与《洪范》的五行之说结合起来,推出了五德终始理论,并在后来被秦始皇运用到政治实践当中。不过,阴阳五行之说的飞跃性发展还是在入汉以后。在秦汉以后的历代帝王都用“五德终始”的理论,为自己政权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用五行生克,作为自己改正朔,易服色的理论基础。

“《易传》的阴阳学与战国以来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融合成为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31页)。除了此前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后世所谓“儒家之中,就现在可考见者而言,首先兼言阴阳五行者,似是董仲舒”(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宇宙论》,见《张岱年全集》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董仲舒认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将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担出了一整套更加系统、更具神秘性的阴阳五行学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司马迁将易学的宗旨概括为“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此后京房将五行之说全面引入易学领域,在重视阴阳之气、四时之行的同时,尤为重视用五行之气详尽说明阴阳和四时之气,使易学特别是象数学得以不断完善。而“《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中,在在在秦汉最盛行者,厥惟《洪范》。伏生为作《五行传》,刘向作《传记》,许商也作《五行传记》”(刘节:《洪范疏证》,见《古史辨》第五册,上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88页)。这里特别要提到刘歆,《汉书·五行志》刘歆把《洪范》中有关五行之书说成是《洛书》,使《洪范》又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到宋代更发展为一种专门的图书之学,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也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阴阳五行说影响我国哲理,政治、历史、伦理道德(如中庸思想、五德终始、《春秋繁露》、《白虎通》、《太极图说》);影响自然科学(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影响文学艺术《如文章阳刚阴柔风格,乐律以五声配五行》;还影响各种宗教迷信(谶纬、星相、堪舆、祝由、厌胜);几乎长期支配着整个社会思想。

二、政务管理

《洪范》第三条“农用八政”,八政指八种政务管理。设官分职反映一个成熟的国家机构和完密的官僚组织,二千多年前的古人竟然有如此严密的国家官制。且历史发展到今天,《洪范》八政中的每一条政务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进一步得到加强。八政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且通过分析这八项政务,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统治者的治国纲领。“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下文将详细分析。

一曰食:“民以食为天”。汉代郑玄说:“食,谓掌民食之官,若后稷也。”传说中舜用后稷教民稼穑,即属农官。盘庚都殷以后不再迁移,反映了渐以农业为主。殷商的甲骨卜辞多记家事,殷人大量酿酒尤证当时粮食之丰裕。食居首位,说明了施政重农贵粟。这也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统治者治理国家首先以农事为重的民本思想。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汉代初年,有“文景之治”。统治者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成为后世的美談。由此形成了人民安土重迁的思想观念,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常常有更强烈的“叶落归根”的意识。

二曰货:货,掌金帛之官。若《周礼》司货贿者也,相当于今日的财贸。商族营畜牧,需与他族互通有无。殷遗物有鲸骨、象牙、原液砂、咸水贝等,可想见其商业活动范围之广。一般平民也有“肇牵车牛,远服贾”者(《酒诰》)。商族或因善商而得名,故货居次位。商业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一个国家对外贸易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实力。我国争取加入世贸,都反映出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而我国现在一些沿海发达的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商业的发展力度和速度超过其他地区。商业的成熟与否关系着现代化的实现,《洪范》中对“食”的重视可谓有先见之名。

三曰祀:“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这话在今天听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成分,祭祀和战争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最重大的事情呢?但是殷人尚鬼信巫,宗教官凭借神权,形成可与王权抗衡的僧侣贵族。神事、祭事被降在民事、农事之后,似有由敬天而趋重民的苗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用这种方式来神化王权。祭祀在古代社会之重要,可能是由于上古时期的祖先崇拜。古人迷信鬼神,认为祖先死了之后可以福佑自己;因此那个时候的祭祀非常频繁。比如出征之前,要到祖庙中去祭拜,这样就可以鼓舞士气、增加打胜仗的机会。帝王按照不同的季节时令,要到不同的地方祭祀。后代的帝王也有类似的举动,比如秦始皇封禅泰山也属于祭祀的一种。南方的巫风更盛,这一点从屈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

其他的五种政务分别现当于今天的工程、教育、司法、外交和军事,不再对此进行一一分析。统治者任用各种官员分别掌官这些事务,朝廷官吏制度以此为基础也框架,国家的政治活动就能正常而有条理地进行了。后世如《周礼》六官、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等,都以八政作为参照。而我国现在中央政府的设置,例如:农业部、发改委、教育部、外交部、司法部等等,仍可看到“八政”的影子。由此可以“八政”之说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时间之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德国伟大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就是雅斯贝尔斯著名的“轴心时代”论。这“轴心时代”论就是要求人类在今天的发展进步中,特别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应重视对古代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的温习与发掘,经常回顾我们文化发展的源头。

《洪范》在哲学上奠定了阴阳五行的基础;在政治上提出一系列的治国纲领,它是我国政治文化总结性、纲领性文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研究我国殷商之际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具有巨大的意义。本文仅仅从阴阳五行和政务管理两个小的侧面切入,略论《洪范》一文的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春秋)孔丘.论语[M].中华书局,2006.

[2](春秋)老聃.道德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唐)孔颖达.尚书[M].中华书局,1998.

[4](清)王夫之.尚书引义[M].中华书局,1962.

[5](汉)司马迁.史记[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6](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7]陈梦家.尚书通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113.

[9]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宇宙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10]刘节.洪范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1982:388.

[11]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人民文学出版社,1949.

猜你喜欢
洪范阴阳五行文献
《尚书·洪范》研究的新突破
——《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简评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刘向《洪范》五行说新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阴阳五行思想对汉代艺术的影响
阴阳五行与针灸——浅谈《内经》阴阳五行学说在针灸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