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新闻从业者的职场优势探析

2013-04-29 10:57胡蕾欧阳春艳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女性特质

胡蕾 欧阳春艳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传媒的领域,她们挑战传统女性角色定位,不断扩展报道领域,成为传媒领域内不可小觑的力量。本文将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探析女性新闻从业者的职场优势。

关键词 女性 新闻从业者 特质

女性在新闻职场内脱颖而出,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得到社会认同和接纳,在新闻职场里越来越引人注目。在今天日益兴盛的媒介文化潮流中,她们敢与男性并驾齐驱,各领风骚,创造了独特的魅力。社会学和生物学中,女性被界定为是一个充满爱心、富于牺牲、勇于无私奉献的群体。她们感情细腻、体验深刻、感觉敏锐,这些特点,使她们体察细微,见微知著,富有广泛的爱心和同情心。正如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西摩﹒托平所说,“女人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

一、女性特有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冲动

女性在采编工作中新闻敏感较强,观察细腻细致,视角独特,容易产生采访的冲动和激情;在采访中,被采访对象不经意的一声叹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有的还会被她们紧紧抓住,成为她们打开被采访对象心扉的一把钥匙和挖掘好新闻的特别线索,从而使她们在看似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看似普通中发现不普通,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发现正汹涌着的波涛。

在采写的视角上,她们更关注民生、关注人性、关注情感,从而使她们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关注度和感染力。比如,反映战争,和战争本身相比,女性更加关注的是在战争中受摧残的小生命,她们善于从一个普通人挖掘出被掩盖的人性,从一件很小的事情揭示社会现实,反映战争残酷。当代著名女记者樊云芳在她的《我就是我》里说,她“一直追求在新闻作品中能奉献给读者那么一点点只属于我的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文采,独特的构思,独特的新意”豍。这里的独特,特别是独特的感受,就包含有女性特质,是女性独有的情感体验。

虽然新闻是理性的,但是触摸新闻的手却是感性的。

新闻敏感和新闻冲动对于女记者来说仿佛是一对孪生姐妹。当她们触摸到新闻的脉动,便会进入激动亢奋的新闻冲动中,这种新闻冲动会使她们不避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抗击灾难的一线,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还是在高度缺氧的高原,总会有女记者的身影。

二、女性独特的新闻关注点

大多数的女性新闻工作者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但这恰好形成了她们不同于男性的独特观察视角。一位优秀的女性新闻工作者要则既能运用自己的知识把理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能以感性的视角使报道更富有人情味。由于性别上的差异,女记者笔下的新闻作品常常带着女人的敏锐和细腻,她们讲述的新闻故事常常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因为,“她们在给读者讲述这些新闻故事的时候,她们已经感同身受,已经或哭过或笑过或恨过”。豎对于女记者来说,她们总是先感受新闻,然后再记录新闻。

例如在对战争的报道上,女性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女性更加关注的是在其中受折磨的生命,她们把镜头对准了孩子、妇女和老人,女人善良的本性捕捉到了战争残酷中的人性,给冷冰冰的新闻增加更多人性的色彩,正因为如此,曾经报道过西班牙内战、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前妻玛尔塔·格尔霍恩才被人誉为战地女记者中的楷模,她的文章反映出来的除了枪炮外,还有人性的良知。

成功接近米卢并发出不少独家新闻的《足球》报女记者李响曾说过“我做体育报道,并不是只做一些体育方面的常规报道,还力求挖出人文、人性的东西,我想这应该是我的优势吧。”男记者更加关注新闻事实,女记者则重视新闻报道中体现感情和人性。敬一丹说:如果放弃了对细节的发现和运用,就没有把女性的优势运用好。因为,女性更擅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细节,使得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事实的表述上更加生动、感人。

三、女性采访中更具亲和力

记者职业的特点都是和人打交道,都要在陌生的环境和心理距离中迅速切入,女记者和现场的人物比较容易沟通,她们对人的同情和了解,对别人的心态的关爱,比较容易产生一种融洽的沟通氛围从而迅速介入话题并能与被访者达成一种真诚的交流,这是女性的特点。研究语言发展的美国专家贝纳特等人运用“差异能力倾向测验”做过一项关于男女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语言运用上优于男孩,且差异显著。豏天生具有亲和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质成就了女性特有的新闻采访力和沟通能力。

在采访活动中,她们往往会用特有的纤细情感和谦逊的态度去打动被采访者,然后深入探究被访者的心理,从而比男记者更容易得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在采访中,采访对象特别是男性采访对象在面对女记者的提问时,会表现出更多的真诚。因为男人天性好战,喜欢与对方竞争,他们经常把谈话当成了竞争。“当被采访者面对男性记者的时候,被访者如果太坦诚了,就会觉得自己处于‘下风了,因此在他们回答问题时也就会处处设防,或者只回答一些浅层次的问题;而当面对女记者的时候,因为她们的倾听方式很像学生,而且讲话也比较谨慎,并且善于用自己的一些举止来说明自己已经融入到被采访事件中,这就让受访者特别是男性受访者有种处于‘上风的感觉。”

纤弱的女记者在危险时刻好像特别能让人记忆深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女记者柴静说:“在危险的时候,性别并不重要,只是女记者流露出的东西会不一样”。在非典时期有次采访,一个80多岁的北京老大爷的最大心愿就是在5月2日给孙子办结婚喜酒,但那天,亲家一家都被隔离了,老人看似轻松地说“那就吃顿便饭吧。”他盛饭时柴静跟到厨房说:“爷爷别难过”。老人突然哽咽着抱住她,被她细腻、深沉的关注所升华出的一种动人的亲切深深感动着。柴静在那时就特别地感觉到女记者在新闻中的优势——女性会容易激发出最真实的东西。

四、女性特有的柔韧与弹性

天生的柔韧与弹性是女性的又一特质,这一特质成就了女性在采访中的百折不挠、穷追不舍的新闻执着力。在我国2003年抗击SARS的报道中,女性记者没有在这场人类大灾难面前退却,她们深入一线采访,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残酷的战争中,战地女记者凭着非凡的勇气、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把真相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获得了读者的肯定,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在高难度的采访中女记者常表现出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武汉晚报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多次进行远行采访,一篇有关她题为《一路风尘一路歌》的通讯写道:“作为一个女性,途中她在要冒更多的危险,作为记者,她要在途中付出更多的代价。她的记者身份决定了她的出发必须忍受生理和精神的双重负荷,肩负两副背囊,一副是装着行李的,人们看得见,而另一副是隐形的,那就是长途跋涉中几万字的发稿任务。压在她身上和心上的这两副重担,常常逼她超越生理和精神的极限,让她发出“每次远行采访都是一次生命的泅渡的感叹”。远行采访很辛苦也很危险,但是范春歌却乐此不疲。范春歌认为,她不仅能够胜任远行采访的重任,而且能比男记者做得更出色。她认为女记者“比较柔韧,能够承受更多”。

总之,女性的特质与采访和写作等的特殊要求天然结缘,加之进入新闻行业的女性新闻从业者受教育的程度和男性相当,理性的思辨能力大大提高,因而她们的作品既有感染力,又有理性的深度。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为何越来越多的女性新闻从业者声名鹊起,受到媒体欢迎。

本文属2012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新时期女性新闻从业者的职场崛起及现实困境》,项目编号2012G298

注释:

豍樊云芳.我就是我[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后记部分.

豎肯·梅茨勒.创造性采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7.

豏吴江霗,戴建林主编.社会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83.

参考文献:

[1]姜红.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

[2]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课题组: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2).

[3]陆烨.中国电视传播中女性形象研究[J].新闻大学,1997(1).

[4]李兰青.透视女性知名记者性别尴尬[J].传媒观察,2005(3).

[5]卜卫.媒介与妇女――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媒介与妇女”专题讨论会综述[J].国际新闻界,1996(1).

[6]王黎燕.走进硝烟里的中国战地女记者[J].军事记者,2005(3).

猜你喜欢
女性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岭南设计特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