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撞击时间的声音

2013-04-29 10:38沈奇岚
收藏·趋势 2013年9期
关键词:摄影者照相机当代艺术

沈奇岚

命题和创作者的奇妙关系在于:命题选择了它的创造者。真正的创作始于这一刻。德国摄影师Thomas Fuesser并没有刻意选择拍摄在中国的艺术家,是“拍摄在中国的艺术家”这件事情选择了Thomas。

在对话中,Thomas把啤酒瓶放到了桌子的边缘,把咖啡杯放在了桌子的中央,说:“你看,这两件东西相距甚远,可你若从遥远宇宙深处观察它们,它们就处在一个点上。”啤酒瓶在桌子的边缘上摇摇欲坠,让人揪心,无法预料下一刻是否会砰一声掉落地面变成一地碎片。幸运与死亡,偶然与选择,这些纠缠的命题吸引着Thomas,于是有了他呈现给我们的这些本关于命运和时间的作品。对于无尽的时间长河而言,流逝的是我们,不是时间。

1993年,Thomas在柏林拍摄到那里做展览的中国艺术家们。他同时做许多拍摄,这只是其中一件并不突出的日常事件。某天,展览为了一个贵宾到来而清场。遗落了镜头的Thomas半道折回,在一群中国艺术家之中他撞见了那位神秘贵宾,艺术教父Leo Castelli。“我想我撞见了一个没有人知晓的历史瞬间。当时没有人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可Leo Castelli对他们有兴趣,这些艺术家肯定会有所成就。”谁也不知道之后的中国艺术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那一刻,Thomas就已听见了所谓“命运瞬间”的召唤。1993年2月Thomas还在犹豫是否前往中国,半年之后的9月就受北京爱乐乐团邀请来到北京,当时还在该乐团里的崔健到机场来接他。回忆那时照片里的中国艺术家们,他们略显穷困,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而来,那时他们充满着梦想的光辉。

在1993年之后的时间里,他去过莫斯科,在德国各处拍摄,在中国的艺术家始终出现在Thomas的生命里,呈现着一个个的“命运瞬间”。戴汉志启蒙了Thomas,让他开始理解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吴山专以他的幽默和智识和Thomas成为了深刻的朋友。Thomas最后来到中国,也是因为命运。“一个人,一生能拥有5个亲密的朋友已经是幸运。”来到中国后的Thomas找到了这种情感上的亲密,这再一次验证了命题和命运对他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感到很惊讶,因为自己亲眼目睹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非常有力的“运动”。当年他所跟拍的许多艺术家之中,有些现已成为世界艺术界知名的“超级巨星”,跟踪并见证这些人与事物的发展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Thomas Fuesser这样强调,“我只是呈现事物,我并不创造出一个对象”。其实如何呈现事物也是艺术,在这里所指的并非摄影的技巧,而是对摄影意图的呈现,以及这种呈现所代表的态度。

Thomas拒绝过多阐释。摄影通过影像呈现占据真实,这是照相机天生的能力。他的摄影对照相机的这种能力有一种抵抗。桑塔格曾说,照片确认事件,影像是某一东西变得“真实”的途径。Thomas不想确认某种真实,他确信真正的摄影者让照相机消失。让Thomas着迷的是那些照相机在产生照片过程中消失的瞬间。他也承认,并不是每次都能抵达那样的瞬间。摄影者总被照相机所能构造的“真实”所诱惑,进入了确认事实的表达陷阱,使摄影成为了观念的工具。但他在中国期间的摄影作品所要呈现的,不是信息,不是知识,不是审美,不是立场。而是拍摄者和被拍者之间的生命时间流淌的瞬间。这些瞬间是时间撞击时间的声音。

“如果我更聪明些,我肯定过得比现在要好些”,Thomas感慨。Saul Bellow的《洪堡的礼物》,他反反复复看过好多遍。淇堡代表了善良的灵魂在这世上必然的颠沛流离。Thomas在这部隐喻人性历史的作品中获得安慰和共鸣。“艺术家是社会的灵魂”,他反复念叨。在这20年里,可谓物是人非,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从当年的几千美金涨到了如今拍卖行里数百万美金的“天文数字”,也许有人觉得Thomas在这期间获取了发达的机会。可他只是一个会被情感的温度所吸引的人,于是在面对功利时总是显得有些笨拙。笨拙才可能避开机巧的陷阱。记得和Thomas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是个收藏家吗?”“不,我不是一个收藏家。”在几十年前,一个如今的大腕艺术家愿意以极低的价格卖画给他。他给了对方钱,却没有拿走作品。“我不想占有,从来不想”。

正是由于这么多年的付出,才有了Short Cuts这本500页沉甸甸的作品。谈到这本书,Thomas笑笑说:“名?哪来的名?我差点为这本书倾家荡产”。回想起制作Short Cuts的各种艰难,他说:“简直像三次剖腹产!虽然我并不真的知道那有多痛!”这不是一本中国当代艺术史,这也不是一本肖像图册。这是一本关于命运、关于机遇和运气的Short Cuts。打开它,倾听它。在寂静的阅读中便能听见,那是时间和时间撞击的声音。

猜你喜欢
摄影者照相机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冬日黄昏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走进照相机
How photography was developed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