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
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认真地去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常用汉字是3500个,而其中1000个出现频度最高,几乎占到总字数的90%。这就是说,只要认识了这1000个字,就可算是“脱盲”,就算是“能”读了。但“能”读不等于“会”读。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抹杀阅读能力的独立地位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有的人抹杀阅读能力的独立地位,实是出于某种“意识”:
一、写作意识
写作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两大要项。长期以来,人们一说语文的运用也就想到写作,所以至今仍有人主张“以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考试也只需考一篇作文。于是,阅读没有了独立地位,阅读能力也没有了独立价值:读,仅仅是为了写,阅读又成了写作的附庸。写和读,固然有密切的联系,写以读为基础,读因写而得益。但,写与读毕竟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独立能力。写作能力的确重要,但阅读能力至少同样重要。单就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来说,没有写作能力固然不会有《红楼梦》和《奥赛罗》,但如果没有阅读能力,也就不会有“红学”的长盛不衰,也就不会有“读不尽的莎土比亚”。写作是表述自己胸中的所有,阅读是汲取自己胸中的所无;写作是向别人敞开自己的世界,阅读则是要走进别人的世界。“读是用眼睛来听”,“写是用笔去说”(叶圣陶),即读是人们用视学来感受信息,写是人们通过信息载体——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显然,阅读是一种感受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属于吸收范畴;写作是用知识信息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属于表达范畴。没有吸收,何来表达?
二、传道意识
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传道”,阅读教学自然也就要以使学生“受道”为基本目标。由此出发,有的人甚至认为“语文教学”对目前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负有重大责任”。这种道德救世的热忱和义勇诚然可嘉,但这也只能是一种热忱和义勇而已。语文教育,阅读教学,并非“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甚至也不是“学科教学”的全部。语文教学只能担负它应该担负、能够担负的责任。其实,从教育的总目标说,都只是“育人”二字。不只是语文教师,任何一科的教师都得“站在育人的制高点上,才能成為一个自觉的教育工作者”。做为语文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职责不行;把自己的职责看得过重,恨不得“语文救天下”,也未必行得通;如果一方面似乎很有责任感,可实际上根本没看清自己真正应负的责任,那就更危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文的本质特征。
三、影像意识
阅读本来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汲取营养的活动,阅读教学也就应该引导学生跟语言文字打交道。可有些人越来越热衷于把“影像”引入课堂,从幻灯到电影再到电脑多媒体,又时髦又热闹,还很容易获得“好评”,所以乐此不疲,且有漫延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适当的运用也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阅读就是阅读,图像不能代替文字。在语文课堂上,偶有一点影像做为感官刺激的佐料也不必去反对。但我们必须清醒,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一种很精致的表意符号,它表情达意、塑造形象都是间接的,要接受它,有赖于读者大脑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正是人的智慧和精神发育、发展的过程,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特别是文字所承载的许多深遂思想,影像无法再现。有人曾忧心忡忡地指出:“从文字到图像,这是一种传播技术的进步,可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一种阅读的退化,不意味着一种能力退化的危险呢?”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缺少了学生的原始阅读和文本的直观感受,学生接受的只是老师的理解或教参的陈述。教师应该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原原本本地读书。课堂教学中,学生读书是根本的、主要的,学生的原始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去制止,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学生的原始理解,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原始阅读、原始理解。原始阅读后,教师便能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感情,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不是针对教材,而是针对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深化学生的原始理解。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来找问题、回答问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分组讨论交流,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机会。这时,可能出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习教学目标不一致,或者学生对文本的兴奋点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等尴尬局面,教师要大胆纠正,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教学目标中来。教师应该介绍一下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它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知识,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理解,但是,教参不是权威,它往往带有浓烈的阶级色彩。教参之外,也可以找一些其他的相关文章,突破教参的限制,吸纳更多文章。当然,教师也应谈谈自己的观点。
总之,课堂阅读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