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3-04-29 00:11王焱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素质岗位人才

王焱

摘 要:近年来,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操作能力高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这催生了对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的重新认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成为共识。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从全局角度分析

实践证明,劳动者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

展的瓶颈。我国既需要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作的人才,也需要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其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2、从学生角度分析

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基本呈现起点低、基础薄、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差和自信心不强等特点。这种情况下,“教”与“学”的方法和内容照搬本科教育模式是不可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理论以“适应够用”为原则,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够用;不追求学科系统性,但追求应用系统性;注重能完成某类别技术技能任务的“工程技术能力”,包括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3、从企业角度分析

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熟悉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具备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岗位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以服务为宗旨

高职教育必须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过程以及培养的高职人才规格都应体现出以服务为宗旨的基本特征。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与服务对象全程合作,了解需求,通过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做好服务。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学校自身地也可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以市场为导向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突出市场导向性,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增强市场意识,与人才市场保持有机联系,建立市场信息反馈与调控机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细致调研,科学预测,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调整不符合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运用灵活的办学机制,面向市场开设专业,注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克服人才培养方面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3、以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应将一般素质与职业岗位结合起来,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安排教育过程,恰当选择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所有教育活动都应体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目标。

4、以“双师型”教师为支撑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其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双师型”教师作为支撑,没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与培训,以增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教师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5、以产学研结合为根本途径

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合作,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按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一方面高校可以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毕业生,为企业提供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与执著追求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也成为就业市场,特别是高职就业市场的重要需求方。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将自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大企业的分工往往很严密细致、专业性很强,而中小企业的分工有很大的灵活性,常常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要从事经营、管理、技术、生产、售后服务等很多方面的工作,从技术角度来说,往往涉及一个产品的开发、制造、操作、调试、维修等不同环节中的多个专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面对中小企业的专业设置,横向看,要拓宽专业途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看,要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专业方向应更加灵活,要根据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高职人才的层次和知识技能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课程目标应该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适应职业生涯。现在社会职业岗位体系已逐渐成为一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动态大系统,职业岗位的消失和产生交替重复。就职业岗位的内涵来说,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因而,职业岗位已只能适合于作为岗位培训的目标,而不太可能成为高职教育的稳固基础。同时,还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就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其就业经常变更。课程设置不能仅局限于职业人们的具体技能,而要关注到行业或职业的各个方面,并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异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職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宗豪 科学借鉴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促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学与教材研究 1994(4)

[2]陶潜毅 孙中义 中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6(6)

[3]冀彩云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研究 2006(6)

[4]夏昌祥 以企业需求为动力探索“双定生”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2006(7)

猜你喜欢
素质岗位人才
人才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