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2013-04-29 23:52薛彩萍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麦克劳德体罚惩罚

薛彩萍

赏识教育逐渐被人们接纳,人们愈来愈体验到赏识、赞扬、鼓励、肯定对少年儿童的发展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对学生一味的“夸奖”并非是教育的灵丹妙药,因为,在少年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道德认识、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和意志品德还不够强,对自己惰性和积习的克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当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适当的惩罚将会使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出现一个全新的“自我”。下面的例子便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图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血液循环图,另一幅是骨骼图,说起这两幅藏图,里面还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小时侯不仅顽皮,而且充满好奇心,甚至有惊人的举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看看狗的内脏是啥样。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别人的一条狗,宰杀后开膛破肚把内脏一件件剥离,仔细观察。可他万万每想到的是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此刻十分恼火,决定给予麦克劳德惩罚,但是谁也想不到校长的惩罚竟会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应该接受处罚,便暗下决心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校长。校长看后非常满意,认为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较深刻,决定不再追究杀狗事件。校长的处罚,不仅使麦克劳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同时也因势利导,给了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世界上一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且和他人合作发明了胰岛素,创造了治疗当时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方法,为此,他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医学奖,他每次谈及成功的因素时,总是对校长的这次惩罚念念不忘。

由此可见,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第一,适度的惩罚具有唤醒作用。惩罚能使犯了错误的孩子认识错误,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一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是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新装的,要12.5美元,你赔!”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少年没办法,只好回去找爸爸,他爸爸在问清情况后对儿子说:“你踢碎了玻璃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少年擦皮鞋、送报纸,挣回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少年就是后來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惩罚具有警示作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群体中的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他恰如其分的惩罚,会使其他同学受到教育辐射,从而惩前毖后。一次,我在小测验中发现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给他人递纸条,我在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之所以帮助同学作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她认为他人问她,如果不告诉他(她)们,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二是她不愿看到好朋友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受同学歧视、家长责骂。我在女孩认识错误的基础上作出了这样的惩罚——让她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互帮互学,使她的好朋友尽快走出成绩不理想的尴尬境地,而她的好朋友我则给了他们这样的惩罚,当然也是目标——到学期结束,缩短与女孩之间的差距,力争成为她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从此以后,作弊的现象自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班级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第三,惩罚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当他们遭受失败或受到惩罚时,就会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唤起自我意识,引发危机感和焦虑感,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奋发向上。

毋庸怀疑,惩罚要掌握好一个“度”,更不能把体罚、变相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我听过这么一件事:二年级的雯雯因为喝水迟到了,任课老师便让她在讲台边站了一节课,致使胆小的雯雯第二天推说嗓子疼、肚子疼、头疼,不愿按时上学。这是一种变相体罚,更是一种心理虐待,年幼的雯雯众目睽睽之下在讲台前站了一节课,使她处于一种被歧视的境地,从而难堪万分,因而产生惧怕上学的心理。由此可见,学生中的一些学习障碍症、厌学等现象,很多都是因为惩罚不当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惩罚的艺术,做到因人而异、适量适度。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讲究惩罚的艺术。

1、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例、明辨是非、增长知识为目的。

2、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妥善引导,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

3、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4、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惩罚应该是温和的关爱、巧妙的引导。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处理一个打人的学生,没一句责骂和训斥,反而给那孩子发了四颗糖,分别奖励他的守时、诚实、正直、勇敢,陶先生的四颗糖,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心灵的鞭策,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感悟到了陶先生高超的育人技术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

在教育中,表扬、批评、激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它们犹如一付药中的各味药,缺一不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学生在磕磕碰碰时,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用真爱去研制一颗颗带有糖衣的苦药,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良苦用心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麦克劳德体罚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真正的惩罚等
魔力鸡尾酒
魔力鸡尾酒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