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华 孙静娴
摘 要 近年来城市流浪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要创建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要以尊重为前提。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城市流浪儿童心理的特殊性。要加强个案工作的后续工作。
关键词 城市流浪儿童 个案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
一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要以尊重为前提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浪儿童救助,首先要明确他们的真正需求。在对上述个案开展过程中,以及从救助中心实地了解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想把个案救助工作开展好,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清楚这些城市流浪儿童真正的需要。只有当我们先明确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之后,我们的个案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各个儿童情况不一样,要做好信息备案,分别确定其相应情况。我们定制个案工作计划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的儿童主体采取不同的个案工作方法。以这些儿童的真正所需为核心,工作的计划要围绕着各个儿童个体的不同需求和问题展开,不能够对于所有的儿童都采取同样的个案工作方法和流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宏观的把握大局,把握儿童的整体情况,也要细致入微的了解其特殊需求和特殊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个案社会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更加有效果。
在开展个案救助工作的时候,笔者发现这些城市流浪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就是他们普遍都具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对自己以及救助中心内的其他流浪儿童都有这样的一个认知,那就是在这里的孩子都是没人要的,没人疼爱没人关心的,大家的身世都是比较凄惨的。这些孩子在个案工作介入之前,都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认知打上了“有色眼镜”。这样的孩子,在与外界交流的时候,更加的缺乏安全感,有的表现得十分暴躁,有的表现得十分自卑,还有的表现得很无所谓一样。这些外在的表现,都跟他们内心的恐惧与自卑有关。因此,我们在开展个案工作的时候,切记要无条件的、真诚的从内心尊重和接纳他们,给予他们心灵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社工是发自内心的在帮助、呵护、爱护他们,我们是尊重他们的,没有虚假的做作和形式的虚伪。社会工作者“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当在这里得以彰显。
二、 个案社会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城市流浪儿童心理的特殊性
大多数城市流浪儿童往往都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发育之中,身心情况本身都不稳定,心理发育更是不健全。不仅如此,这些儿童在流浪之前心理大都受到过伤害,因此才走上流浪的道路。他们在流浪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受到过各种的侮辱和欺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身心遭受了多次的伤害。这些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都近乎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他们对于外界的各色人等都时刻保持着一种警惕的状态,他们受过太多的伤害,实在很难再相信和接纳别人,更别说救助中心陌生的工作人员了。基于城市流浪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个案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与这些城市流浪儿童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
对于这些对外界有强烈排斥心理的城市流浪儿童,社会工作者在与其建立信任关系之前,要牢牢记住,一定要尊重他们,要真诚地接纳他们,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放下戒备心理。只有这样这些城市流浪儿童才会真正地与你真心交谈,才能告诉你他(她)内心真正的困惑和苦闷。也只有这样社会工作者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个案工作的开展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个案工作才能为其提供相应的真正为其所需的服务。在建立信任关系的时候,要对周边环境做一个好的布置,要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安全的环境,尊重每一个孩子,真心接纳他们。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要表现出你对他的关爱,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个案工作的后续工作
通过分析笔者在救助中心开展的城市流浪儿童个案情况,在救助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救助中心城市流浪儿童的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在救助中心的时间都比较短,在这样短期的时间内,个案工作对其介入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为了能够真正的发挥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作用,从源头上解决这些城市流浪儿童的问题,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能力的增强,基本做到“救助一个,成功一个”,这就需要个案社会工作者做好相应的后续工作,建立起有效的跟踪服务体系以及预防其再次流浪的预防体系。
首先要在救助中心确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工作救助服务跟踪体系,建立完整的城市流浪儿童档案,并对城市流浪儿童的个案工作服务记录在案,保持与城市流浪儿童及家庭、学校、社区的联系,以更及时地了解这些儿童的后续生活情况,并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社会工作者。这样可以确保社会工作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以更好地为其提供后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对个案工作的后续开展,还不能仅仅只从案主本身和家庭着手。社会工作者还要与案主生活的社区和就读的学校建立联系,时刻了解他们的动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对案主提供帮助。人不仅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社会其他成员的支持。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就是家庭、学校、社区,这几乎是他们所有的生活空间。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整合这些资源,促使家庭、学校、社区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立体的联系支持网络,共同教育、帮助孩子,共同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给予他们真心的爱护,防止他们再次离家出走,流浪社会。
参考文献:
[1]孙英伟.建立流浪儿童保护的可持续机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1):28.
[2]张宝方.论同辈群体下靑少年的价值观教存[J].河南大学,2010,(5):9.
[3]韩聪颖.社会工作对于青春期流浪儿童救助的介入与反思[J].郑州大学,2012:14.
[4]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