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课程对大学生人际互动的影响

2013-04-29 20:11:58童瑶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大学生

童瑶

【摘 要】高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由于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公共关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其次,公共关系基本手段是沟通,这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最后,公共关系课程中的许多案例能够指导大学生理性择业。

【关键词】公共关系;大学生;人际互动

大学阶段是个人从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将对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起到加速和保驾护航的作用。所谓公共关系,就是公关主体运用媒体等传播手段,与公关客体建立一种沟通、理解合作的关系,它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手段、过程和功能。i公共关系学就是研究、讲述公共关系相关理论、方法与技巧的一门学科。当前,许多高校中开设有此门课程。公共关系学将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为大学生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产生积极影响。

一、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形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它是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是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应。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中有三大概念——组织、公众和传播。这其中的每个概念都与组织形象有密切的联系。组织是组织形象的前提;公众是评价组织形象的主题;传播是组织形象的目的。由此可见,一个组织想要加强自身内部成员的凝聚力、得到公众的认可以及使自己的声名得到传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一)树立良好个人形象。对于大学生而言,与他人交往时如果能够留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特别是在求职过程)相当重要。个人可以通过自我表现策略给他人建立良好的印象。首先,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遵循角色获得原则(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和相互支持原则(不侵犯他人尊严)。其次,采取一些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比如逢迎、自我抬高、显示以及恳求等等其他方式,为自己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二)帮助大学生实现道德社会化。任何一个组织想要获得公众对其形象的积极评价,就必须要遵循社会道德,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率。由于大学生主要在校学习,。当今大学中道德教育还不是很到位。从内容上来说,承担德育功效的一些课程较少涉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之外,侧重点更多是在政治上。并且,由于教学方法、考评制度的问题,很多的学生都把单纯最求考试合格或者是高分作为学习的直接甚至是唯一目的,使得开设此课程的初衷难以实现。公共关系课程刚好有助于弥补当前高校德育课程的这一缺失,使得高校德育课程的功能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帮助大学生掌握沟通方法、技巧

(一)在求职面试中占领先机。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组织必须大量收集信息,了解公众的所思所想以及需求,根据公众的需求来塑造自身的形象;其次还需要塑造出超出公众想象的形象,即努力寻找创新点来带给公众意外的“惊喜”;再者,组织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总体而言,传播沟通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能够顺利有效实现公众与组织之间信息的交换,并且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对于大学生而言,掌握必要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在日后的求职和工作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首先,在求职之前,要详细了解相关用人单位的要求,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有无提升的空间;其次,对自身的能力要有客观的认识;最后,在正式求职的过程中,特别是面试环节,掌握一些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认真倾听面试官的要求,在自我推荐的过程中,语言要做到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概括性。同时还要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重音突出;注重个人仪容仪表,目光要有神,表情要放松,动作幅度要适中,手势要恰到好处。实现与面试官的有效沟通。

(二)克服社交恐惧。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 害怕与别人对视, 害怕被人注视, 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ii社交焦虑作为日前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人际关系和谐和人的心理健康的重大心理问题之在国内外已受到学术界的积极关注,成为近年来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社会化进程加快,交际面也增广。由于大学生很年轻,社会阅历较浅,很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是社交焦虑容易高发的阶段。用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做出正确归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方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三、帮助大学生理性择业

当今时代以往的大学毕业工作包分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从反面来说,由于没有国家的统一分配,学生毕业之后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双向选择,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从正面来讲,自主择业满足了不同择业主体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有利于个人更好地发挥优势。公共关系学课程及其相关理论可以给大学生择业提供一些启示。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我们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是变化万千,人们的观念也不断地更新。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们所面临的选择包括就业、婚恋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通过已有研究资料来看,大学生在面对各种追求时所呈现出来价值观却存在世俗化倾向。在一项关于“你对哪些人的伦理道德状况最不满意”的调查中,有74.8% 的人选择了政府官员。在经久不衰的公务员热中,大学生却又在其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旧有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价值观已经支离破碎,新的、稳固的、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却又还未建立起来。处在此背景下的大学难免不受影响。从有的学者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通过对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学习者往往会把对具体职业类型的关注,转化为对具有“泛职业”特点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真诚敬重和追求上。iii敬业精神、参与慈善事业等等这些看似与求职者的求职过程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卻对他们日后正式走向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对于大学生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实现有效沟通以及理性择业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注释:

i夏君赞.试论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J].湖湘论坛,2005(3):46-48.

ii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8.

iii刘朝阳,夏英.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品格型塑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2(9):55-56.

【参考文献】

[1]刘朝阳,夏英.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品格型塑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2(9):55-56.

[2]吴良亚.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的辩证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5(3):10-13.

[3]夏君赞.试论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J].湖湘论坛,2005(3):46-48.

[4]梁陆臣,王振玉.大学生形象塑造与校园文化[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8,12(3):56-57.

[5]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晓丽,李薇菡.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现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23-125.

[7]王冰.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社会化[J].文教资料,2011(1):221.

[8]郑爱红.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研究述评[J].教育管理,2011(15):162.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大学生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关世界(2020年9期)2020-06-09 12:08:59
公共关系特别贡献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