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水娥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说作文指导应从内容入手,但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写作时会由于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仅寥寥几句敷衍了事,内容干瘪,贫乏无味,或是文章废话连篇、词不达意、思维混乱,或是不切实际的胡编乱造,异想天开,脱离现实。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让小学生在写作时不再头疼,要过好三关,即素材关、语言关、技巧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只有积累下充足的素材,才能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学会运用精妙的语言,才能妙笔生花;只有掌握不同体裁作文的写作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给小学生提出以下建议:
一、广泛阅读,凝练语言,练笔不辍
写作训练离不开阅读积累,因此想要小学生言之有物,多而精的阅读是少不了的,另外写作时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这些都需要通过阅读进行积累。首先是要学会选择题材新颖、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作为阅读材料,学生看到一篇文章后,需要学习其中内容语言的独特之处和独辟蹊径的写作方法,并且进行总结,然后通过练习运用到写作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
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他们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
小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注意做好笔记,并记录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借鉴和仿写,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开头结尾的衔接、人物环境的描写刻画等等,并在仿写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二、发掘生活,观察思考,积累素材
一切写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广最全的素材库,小学生要找写作内容,首先要带着发现的眼睛和灵活的大脑主动接近自然、融入社会,当有所发现时,通过眼睛的观察和大脑的思考,随时随地的收集生活中的题材和灵感,从生活中选择那些有趣的、新鲜的、有感触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记录,使他们的习作常写常新,这样小学生的写作材料才能进一步得到丰富和积累。著名作家茅盾曾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
小学生通过与生活亲密接触,收集亲身经历的点滴,包括同学间的游戏、公园景区的游览、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写作的源泉,另外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社会不同,小学生的眼见、耳闻更为广阔,电视、网络中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素材,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为写作提供参考。家庭生活中一些有趣、难忘的经历,也可以深入挖掘,既能将有意义的故事记录下来,又能深化情感。
三、针对体裁,把握技巧,靈活运用
记叙文写作包括写人、写事、写景。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及精神面貌,尤其是可以加强对眼神的描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一个人的心情发生变化时,他的眼神会有同样的表达,这就要求小学生善于观察眼神的变化,并进一步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可以将思想感情渗透其中。
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之后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写出来的才算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其中写作的重点是事件经过,写作技巧应注意把握事件的重点,该详细的着力描写,该简洁的一笔带过,最后画龙点睛,通过对事件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收获。
写景状物一是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写,不要东写一笔西写一笔,比如可以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或者按照由早到晚、由春至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二是要抓住其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亲口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与味,声与色,动与静等各方面的美。展开联想、想象,描写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应用文写作包括书信、日记、请假条、调查报告等等。
书信由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按照相应的格式书写。在撰写书信时,态度要诚恳,意向要鲜明,叙述要清楚,内容要具体,语言要得体,书写要工整。
调查报告以第三人称表述,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等内容,在形成报告之前必须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总结出规律,在报告中阐明自己的观点。
写完一篇作文后,还需要对作文进行互评互改,而将这个任务交给小学生来完成,首先可以取长补短,借鉴他人优秀的写作经验,能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做出相应的改正,其次小学生在评改中逐步懂得怎样修改,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