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 计雪芳
【摘 要】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TDP局部照射;治疗组采用穴位针刺治疗,同时配合TDP局部照射;隔日1次,5次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两种方法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穴位针刺配合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明显,复发率低。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穴位针刺;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 R782.6 【文献标识码】 B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酸胀疼痛、运动时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等,影响患者的开口及咀嚼功能。TMD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2大类[1],非手术治疗包括封闭疗法、药物治疗以及超短波、离子导入、电兴奋、磁疗等局部理疗等。我们采用穴位针刺配合TDP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到中医门诊进行诊治的TMD患者52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按邱蔚六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学》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2],选择口腔卫生状况良好,无颞下颌关节区占位性病变,无风湿性关节炎,无全身肌肉功能障碍及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异常,无颌骨发育畸形,无精神异常,未接受过TMD相关治疗的病例。
1.3 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穴位取患侧下关、颊车、听宫、双侧合谷。具体操作:患者侧卧,病位在上,常规消毒后,选用1.0~1.5寸毫针。下关直刺1.2寸,强刺激,以酸胀感应扩散至面部为佳,颊车向上斜刺约1.2寸,听宫张口直刺0.8寸,均用泻法,合谷直刺1.2寸,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同时配合TDP局部照射,隔日1次,5次为 1 疗程。对照组只采用TDP局部照射治疗。
1.4 疗效标准 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依据患者主观感受和临床检查将效果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3级。治愈:推颌试验阴性,关节区疼痛消失,张口型或张口度正常;显效:推颌试验弱阳性,关节区疼痛明显减轻,张口型或张口度改善;无效:自觉症状,体征及开口度均无改善。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两种方法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TMD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免疫因素、牙合因素、关节解剖因素、关节负荷过重、全身及其他因素等。中医学认为TMD属于“痹证”范畴,发病多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风寒湿邪侵袭,闭阴经络,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以致颞下颌关节酸痛麻木,张口不利,痹阻疼痛;肾主骨,肝藏血主筋膜,肝肾不足,筋膜关节失于濡养,易受外邪侵袭而致筋膜拘挛,关节活动受限[3];脾脏能运化水湿,主肌肉,脾虚不足,运化失常,湿气则重,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于濡养,导致张弛无力,关节屈伸不利,影响开合。《针灸甲乙经》记载有“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嚼,颊车主之”;《针灸大成》也有颊车“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下关穴、颊车穴有通经活络,开关止痛之功效,合谷主治头面部各种疾患,因此选取颊车、下关配合听宫、阿是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通经活络,祛寒湿,利关节,活血止痛的作用。局部TDP照射,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量增加,血流加快,促进体内对致痛物质和病理产物的吸收,具有消炎、止痛、消肿的功效,两者结合,标本兼顾,以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同时,精神因素与本病可有一定关系,指导患者解除精神刺激因素;纠正各种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减少硬食,防止大张口等,这样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从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可见穴位针刺配合TDP治疗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而且简便易行,很适合基层单位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中坚,殷治国.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上海口腔医学,2010,19(6):579-581.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09.
[3] 胡壮,戴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医治疗[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8,17(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