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后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变化研究

2013-04-29 15:25何盛昱陈进东
医药与保健 2013年12期

何盛昱 陈进东(等)

【摘 要】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育龄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变化。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0月就诊我院的176例严重骨折的育龄妇女,分别于创伤后第1、5天和6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收集血清进行LH、FSH、PRL、E2、T、P的检测。结果:创伤后的第1天FSH、PRL、E2、T的含量上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H、P轻度上升,差异不明显,P>0.05;创伤后第5天所有的数值开始下降,接近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创伤后半年LH、FSH、 T、上升,E2、P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严重创伤对女性内分泌功能有显著影响,对于有妊娠要求的女性患者应早日实施辅助生殖的诊疗。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妇科内分泌;继发不孕

【中图分类号】 R714.8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随着战争、社会暴力、重大交通事故及自然灾害等意外的增多,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症状,只有部分人最终会成为PTSD患者。有学者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进行研究,在HPG轴急性应激反应阶段可有睾丸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在此之后作为对慢性心理应激的适应性反应可出现睾丸激素水平的升高[2]。为了进一步研究严重创伤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我院对严重创伤后的育龄妇女分期检测了妇科内分泌六项:LH、FSH、PRL、E2、T、P,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7年6月-2010年10月就诊我院的因交通事故、重大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等遭遇严重骨折的女性患者,入选条件:年龄为18-45岁的育龄妇女;经过意外伤害后导致严重骨折并手术治疗;患者长时间不能从创伤中恢复。共选入176例患者。其中有15例在术后半年未来院随访,联系未果。

1.2 方法 分别于患者创伤后的第1、5天和6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收集血清检测LH、FSH、PRL、E2、T、P。

1.3 仪器和设备 使用ROCHE公司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检测试剂为ROCHE公司配套的电化学发光专用试剂盒,用ROCHE公司提供的配套校准品和质控品校准仪器并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1.4 统计 采用均数t检验,各组激素检测结果均与正常人卵泡期数值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创伤后第1、5天和6个月的妇科内分泌激素六项的检测结果(见表1)。

FSH、PRL、E2、T的含量在创伤后的第1天上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H、P轻度上升,差异不明显,P>0.05;创伤后第5天所有的数值开始下降,接近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创伤后半年LH、FSH、T、上升,E2、P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患者半年后来院随访,出现月经紊乱者113例,闭经者21例,无1例妊娠。共随访161例,15例失访。

3 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PTSD,应激原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严重创伤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PTSD具有以下特点:①长时间不能从创伤中恢复。②部分混乱的感官印象和凌乱片段的回忆,表现为反复“闪回”。③分离症状以及躯体化[3]。目前,根据创伤应激事件,结合临床症状和PTSD量表(PK、PS等)检测,PTSD的诊断并不困难[4],而是PTSD中的慢性心理应激损伤,容易引起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变化,尤其是HPO轴紊乱,引发卵巢功能降低,如闭经、月经紊乱、不孕症、卵巢早衰、无排卵等[5],我院也通过研究176例严重创伤后育龄妇女的妇科内分泌激素证实了PTSD的危害,所以PTSD的育龄妇女因内分泌改变而引起的继发不孕应成为生殖学中亟待关注的问题,及早的对有生育要求的PTSD妇女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是医治创伤的重要手段。另外,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保护因素,创伤事件发生后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受害者都有较佳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新安,朱宵鹤,石玉秀.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神经内分泌基础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9,15(4).

[2] Spivak B, Maayan R,Mester R,et al.Plasma testostero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mbat-relate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J].Neuropsychobiology,2003,47(2):57-60.

[3] 陈燕.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07,3:54-56.

[4] Foa EB, Meadows EA.Psychosocial treatment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critical review[J].Ann Rev Psychol,1997,48:49.

[5] 罗来成,黄榕波,王建红.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情志活动异常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机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64-1066.